
近年来,普通人成为“杀神”的电影类型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像《疾速追杀》《伸冤人》以及《小人物》这样的作品,在银幕上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尤其是在漫威、DC等超级英雄电影长期主宰市场后,观众们开始渴望更加“接地气”、充满硬核打击感、专注于个人英雄主义而非拯救世界的故事。
不久前,便迎来了“杀神宇宙”的最新一员,《小人物2》。这部电影继承了前作的硬核动作和复仇主题,再度引发观众关注。
如果说《小人物》曾被誉为《疾速追杀》的“精神姊妹篇”,那并非空穴来风。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复仇主线和简洁而高效的动作设计,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同一位编剧——德瑞克·柯斯达(Derek Kolstad)。而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不需要动脑、纯粹解压的动作片,那么《小人物2》无疑是最近的最佳选择。
这部续集延续了第一部的快节奏和刺激感,不仅有令人血脉喷张的打斗,还增添了家庭互动和黑色幽默的元素。即使你没看过前作,也完全不必担心。影片情节独立,唯一需要了解的就是主角哈尔是一个隐秘的前顶级杀手。
导演提莫·塔哈亚托(Timo Tjahjanto)执导了《小人物2》,这位以《嗜人之夜》闻名的导演,擅长打造紧凑、充满风格的动作场面。他的加入让影片的动作戏更加丰富和有创意。编剧阵容方面,除了德瑞克·柯斯达外,鲍勃·奥登科克(Bob Odenkirk)本人也参与了剧本创作,确保了角色与演员的表演风格高度契合。
此外,莎朗·斯通的加盟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点。她在片中饰演犯罪集团的头目兰迪纳,成为与主角对立的最大反派。
回顾第一部《小人物》,它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年危机故事。哈奇(由鲍勃·奥登科克饰演)过着平凡而乏味的生活,既与妻子关系冷淡,又在儿子眼中只是一个平凡的退伍军人。尽管性格隐忍,他总是选择在冲突面前保持低调,甚至对闯入家中的小偷也不敢动手,这让家人认为他懦弱无能。
然而,一次意外的事件揭开了哈奇不为人知的过去。在面对一群醉汉时,哈奇内心的凶猛一面被彻底释放出来。原来,他并非普通的退伍军人,而是曾为政府效力的顶级“清道夫”。多年来的隐忍,实际上是源于他对暴力后果的深刻了解。而当俄罗斯黑帮向他发起追杀,甚至闯入了他的家时,哈奇终于爆发了。为了保护家人,他展开了一场复仇,打击黑帮势力,彻底彰显了暴力美学。
四年后,续集《小人物2》终于登场。虽然前作导演未能回归,但新导演提莫·塔哈亚托的加入,让影片依然保持了充满活力的动作风格。鲍勃·奥登科克同样参与了编剧,角色更加贴合他的表演特色。
《小人物2》的故事紧接前作,哈奇暴露了自己“杀手”的身份后,迫不得已为CIA执行任务,以偿还一笔3000万美元的债务。在执行任务时,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几乎成为家中的“隐形人”。为了弥补这一切,哈奇计划带着妻子、两个孩子和父亲一起去普拉默维尔度假。然而,他们未曾想到,这场原本是为了修复家庭关系的旅行,最终变成了生死搏斗。
这个看似宁静的小镇,实际是一个毒品、枪支以及危险生化品走私的黑暗漩涡。为了保护家人,哈奇再度挥刀,展开一场火爆的暴力对决。
与前作相比,《小人物2》的最大亮点之一是更加多样化且创意十足的动作场面。游乐场成为了新的战场,水上滑梯、旋转木马、翻斗乐等设施都被巧妙地用作武器,场面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视觉冲击力。而不同于第一部的孤胆英雄,这次哈奇的家人也加入了“打怪”的行列,尽管鲍勃·奥登科克的动作戏略显疲态,但家人的配合和精巧的陷阱设计弥补了这一点,使得打斗场面更加热闹和趣味。
影片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在血腥激烈的战斗场面中,配乐却时常是游乐场的欢快儿歌或席琳·迪翁的经典情歌,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构成了荒诞且充满黑色幽默的气氛。
尽管如此,影片的口碑并未延续第一部的高峰。不少观众认为,《小人物2》相比前作稍显逊色,特别是在反派角色的塑造上有所欠缺。莎朗·斯通的角色被批评为过于喧哗且缺乏深度,导致她与主角哈奇之间的对抗显得有些单薄。此外,尽管动作场面依然充满硬核风格,但创新性有所不足,未能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尽管如此,《小人物2》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爽片。它继承了前作的暴力美学与硬核动作,不失为一部适合解压的娱乐影片。
近年来,以“杀神”为主题的电影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类型。它们不关注深刻的社会议题,只专注于爽感和情绪宣泄。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感到压抑和无力,而这种类型的电影正好提供了一个强烈的情感宣泄出口。主角通常是些看似平凡的中年男性,他们往往是办公室职员、退休特工或被忽视的父亲,而暴力成为他们重新找回自我、保护家庭和尊严的唯一途径。这些电影的流行,正是对现代都市人焦虑和无力感的一种回应。
然而,随着观众对这一类型的疲劳感逐渐加深,像《小人物2》这样的续集或许已经逐步失去了吸引力。随着“杀神”电影的盛行渐渐变得单一化,观众是否还能继续找到新鲜感,或许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