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阅读《天龙八部》时,段誉这个角色往往能迅速吸引人眼球。段誉虽无一技之长,却意外地闯荡江湖,跌入悬崖,发现了琅嬛福洞,习得绝世神功,最终与一群美丽女子一同回到大理。这个故事情节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翻阅《天龙八部》,却发现这部作品有三位主角。虽然段誉是其中之一,但金庸为萧峰描写的篇幅远远少于段誉,但萧峰那种为国为民、心系苍生的气概,显然远远超过了段誉和虚竹。虽然段誉在故事中成就斐然,萧峰却在江湖中拼尽一生,最终选择在雁门关自尽,这一结局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与疑惑。
更让人产生遐想的是,萧峰死后坠入云雾弥漫的深渊,这一情节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或许,萧峰并没有真正死去。金庸在其他作品中也表现出角色反复出现的特点,这也为这一看法提供了一些可能性。
首先,细读《天龙八部》后会发现,坠崖这一情节似乎成了金庸作品中的常见模式。段誉、虚竹、天山童姥、萧远山等人都曾坠崖,但几乎没有一个人因此丧命,反而他们很多人都因此遇到了奇遇,甚至获得了神功秘籍。那么,为什么萧峰在同样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死呢?
其次,金庸曾在采访中提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虽然历经磨难,但最后并没有死去。既然如此,为什么萧峰这个为百姓和国家付出许多的英雄人物,金庸就一定要让他死呢?
此外,金庸的小说中很多人物都有历史原型,《天龙八部》也不例外。段誉的历史原型是宣仁帝段和誉,而萧峰的结拜兄弟耶律洪基、完颜阿骨打等人也都有历史背景。那么,萧峰的原型又是谁呢?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金庸有着浓厚的《水浒传》情结,许多小说情节都从这部经典作品中汲取灵感。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的方腊、郭靖的家族背景等,都与《水浒传》有着密切联系。萧峰的原型,很可能正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武松。
在《天龙八部》里,萧峰在长白山挖人参时,遇到了一只猛虎,尽管萧峰疲惫不堪,但他依然展现了惊人的打虎技巧,这让人联想到武松的打虎事迹。武松不仅因打虎而闻名,他还曾被潘金莲勾引,这一情节与萧峰被马夫人康敏勾引的故事不谋而合。
萧峰与武松的相似之处不仅仅在于两人都有打虎的壮举,他们身材高大、力气过人,且都有嗜酒如命、越战越勇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萧峰和武松的命运也充满了相似之处。
萧峰选择自尽以避免辽宋两国的战事,而武松则是被宋江引导的命运。在武松的故事中,他被逼南征北战,最终在征方腊的战斗中失去了一只手臂,虽然他因此保存了性命,但他并未选择为官,而是隐居在杭州的六和寺,享年80岁。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推测,萧峰的结局可能与武松类似。即便萧峰坠崖,他很可能并没有死,而是在极度的痛苦中幸存下来。摔断一只手臂后,他可能脱离了江湖的纷争,选择隐退修行,从此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这种解读让萧峰的故事在悲壮中留下一丝希望。
因此,尽管金庸的笔触让萧峰的结局显得悲壮,但我们依然可以从武松的故事中看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萧峰并未死去,而是在经过深刻的转变后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