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部“新武侠”剧集一开始便让主角在展现武功时摔进卷心菜堆,观众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误点了古偶剧。然而,这样一部画风跳脱的作品,在后半段却通过灭门惨案与舍身取义的情节,让观众重新点燃了对武侠的期待。
这部改编自温瑞安《神州奇侠》的《赴山海》融合了现代网文中的穿书设定,同时也承载了传统武侠的精神。它如何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并完成“低开高走”的逆袭呢?
现代小说枪手萧敏敏从未预料到自己会穿越到笔下的江湖,更成了应天赋异禀的萧秋水。刚开始时,他脑海中只有“通关思维”,面对需要动真格的打斗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逃跑;遇到剧情中的难关,他甚至想直接跳过。没有主角光环加持的他,习惯了现代生活,在刀光剑影的江湖里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江湖从来不是儿戏。随着好友的倒下、父母的牺牲,萧敏敏目睹了身边鲜活生命一个个的消逝,终于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时退出的游戏世界。当重新回到现实的机会摆在眼前时,他毅然选择留下,为逝者讨回公道。萧秋水从一个只想“跑路”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承担责任的参与者,这一过程中的成长跃然纸上。
他的成长,也伴随着江湖的蜕变。初入江湖时,萧秋水一直天真地相信,江湖是一个“以意相聚”的地方,只要有危险,总会有人伸出援手。然而,这份天真很快被柳随风打破,柳随风与他打赌,究竟是因义还是因利而聚。这个赌局,成为了萧秋水认识江湖的“第一课”。
后来,他在天下一公岭遇到了大侠屈寒山,屈寒山看似公平待人,实则在交谈中言辞间充满“英雄令”的影子。萧秋水意外发现伙伴唐方身上带着暗器,猛然意识到唐方早已被屈寒山擒拿。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江湖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真正的生存法则是“留个心眼,留条活路”。萧秋水的哥哥萧一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印证了江湖的残酷。萧一人轻信一封伪造的父亲信,屡次在江湖中受挫,最后为了追求权力甚至不惜以妹妹的婚事作为交易。没有主角光环的萧一人,像极了大多数初入江湖的普通人,在肮脏的规则中逐步被同化,最终走向极端。
当萧秋水看清江湖的复杂与残酷后,他对“侠义”的理解逐渐发生了变化。剧中的插曲《沧海一声笑》将许多观众拉回了《笑傲江湖》的记忆,而《赴山海》正是通过这首歌,唤醒了观众心中沉睡的武侠情怀。这份情怀,也伴随着萧秋水的成长,逐渐深化。
在浣花剑派遭遇灭门后,萧秋水踏遍各地,找回同门的断剑,将它们刻成墓碑,挨个安葬。在一片狼藉和血腥中,他深刻理解了“侠”的真正含义——肝胆相照。到了第27集,萧秋水与权力帮帮主李成洲一战后,他的侠义认知得到了升华。李成洲本想陷害江湖英雄,然而当宝藏被找到后,他提出将一成宝物分给英雄,九成用于支援大西前线。萧秋水看到了李成洲的忧国忧民,放下了家仇,将家国大义放在首位,提议暂时搁置与权力帮的恩怨,优先支援前线。
从一个为报家仇的少掌门,到心怀家国大义的大侠,萧秋水的蜕变令人瞩目。在这40集的历练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侠者。
而《赴山海》这部剧所承载的武侠精神,又是如何影响当下的我们呢?萧敏敏在穿越前,只是一个习惯忍气吞声的小说枪手,心中的正义始终遥不可及,而武侠世界成了他逃避现实的出口。对现实中的我们而言,武侠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梦”?
在那个世界里,善恶的较量十分鲜明,侠者豪情万丈,正义与血泪交织。通过主角的成长,我们也学到了“侠义需要用血与泪来换取”的道理。
《赴山海》以其低开高走的表现,成功融合现代穿书设定,却始终没有丢失武侠的精神。这部剧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KPI和晋升压力充斥的当下,武侠梦是否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也许,武侠的定义不在于新旧,而在于那份深藏于故事中的热情。《赴山海》的出现,正为这份热情的延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