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网综《墨鱼游戏2》开播就火爆!邓兆尊讲透老牌艺人集体淘汰内幕
最近一周,香港娱乐圈最热的话题无疑是网综《墨鱼游戏2》。
这档由“试当真”YouTube频道推出的大型综艺,真的是把整个城的艺人和网络红人都招呼来了,甚至TVB、ViuTV、HOYTV三个平台的熟面孔一起现身,现场气氛堪比香港电视圈的跨年聚会。
节目刚上线,评论区和社交平台就炸开锅,不少网友一边感慨童年回忆重聚,一边又替自己喜欢的老牌艺人叫屈:这些前辈们才刚露个脸,第一集就全军覆没,现场淘汰得比年轻人还快,网友纷纷觉得意难平。
别以为这些资深演员真是输在游戏上,这背后其实有故事。
资深艺人邓兆尊日前在自己的频道上开直播,直接把这一波淘汰真相拆穿了。
他讲得很直接,说当天参加录制的前辈们,基本都是“刚收工、赶场子”,有的还得晚上继续工作,根本没那么多空闲。
像森美、小仪都是下班就直奔现场,气都没喘上一口就被拉去玩游戏,精神状态肉眼可见地疲惫。
邓兆尊还爆料,淘汰其实是“集体协商”的,大家提前就有默契,觉得既然时间有限,不如早点下场。
“我们这些老前辈要是真认真玩,怎么会被这么简单的游戏难倒?”他说自己和钱嘉乐、森美那些人,现场其实都在琢磨怎么默默地被淘汰,既不掉链子也不让人看出是在“做戏”。
拍摄强度极大,一天要连玩五六轮,上午十点开工,晚上七点还没录完,剩下游戏甚至要拍到凌晨,谁顶得住?
更别提拍完回家还得继续工作,所以早早离场倒成了无奈之选。
其实这个现象并不陌生,香港老牌综艺圈里,很多资深艺人都习惯于配合节目效果。
他们在TVB、亚视那套“半小时速战速决”的录制节奏里打拼多年,跟新生代的网红或者娱乐圈新人完全是两种风格。
老前辈们录综艺不是来“放松玩乐”,更多是帮节目把气氛带起来,大家习惯性地张罗笑点、制造梗、找镜头,现场一有机会就互相搭台抛球,气氛一下子就热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觉得老艺人一出场,节目效果立刻不一样,那种默契和节奏感,真不是“嫩草”能随便学得来的。
可是舞台背后的现实问题也扎心。
像邓兆尊说的,参加《墨鱼游戏2》其实是“友情价”,很多人都是几乎没拿到报酬。
拍摄时间长、酬劳低,搞到最后,“玩得最嗨”的反而是新生代,像年轻网红、刚入行的新人,他们愿意熬夜、拼曝光率,为了能多出镜多露脸,这种无偿参与也能带来后续流量。
对老前辈来说,他们本来就有稳定资源和工作,忙完正职再去“做效果”,又要顶强度又没钱赚,确实很难全情投入。
这次《墨鱼游戏2》第一集播出后,评论区不止有为老艺人可惜的声音,还有不少人在讨论整个香港娱乐圈的生态变化。
以前TVB一家独大,前辈身上自带光环,综艺里他们是主角,新人只能在边上跑打酱油。
现在三台同堂,网络平台又鼓励年轻人、外来红人去“刷存在”,老将们反而变成了“节目气氛组”,甚至有人主动“让位”给新势力,香港观众对这种转变也挺有感慨。
有网友说,这一届综艺看到的不只是艺人的个人表现,更像是行业的新老交替,有点像是香港娱乐圈的一次“缩影”。
但也有人不买账,觉得节目组既然想要老艺人来“撑场”,就该给出合理的待遇和灵活的时间安排。
毕竟这些人几十年打拼下来,靠的不只是名气,也是专业和敬业。
如果单纯拿来做“淘汰叠加效果”,既浪费了他们的经验,也会让观众觉得不尊重。
其实综艺怎么做,观众什么感受,最终还是要看平台怎么平衡。
节目组如果只是想要短期流量,可能老前辈们的“集体下场”会引起争议,但假如有心经营,未来还是能让不同代际的人各自发光。
总体来说,《墨鱼游戏2》除了让大家看个热闹,更让人思考香港综艺背后的生态问题。
新旧交替,流量与专业,情怀与现实,本质上就是娱乐圈里每个人都在面对的选择。
或许未来还有更多节目能让大家看见不同世代的碰撞,但这次老牌艺人的集体“早退”,确实让不少观众觉得有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