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有没有看过那种剧,就是第一集就能让你感觉“这编剧是不是在我家装了摄像头”? 我昨晚就不小心点开了《时差一万公里》,结果好了,彻底沦陷。
任素汐演的那个张冉,海外回来的前财经主播,憋着一股劲要创业当网红,第一次拍短视频带货,一本正经地分析宏观经济对口红销量的影响,结果弹幕全是“姐姐你说人话行吗”!那个尴尬到脚趾抠地的场面,我简直笑到打鸣,但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这不就是我那从硅谷回来、非要搞知识付费最后惨淡收场的表姐吗?
哎,说到任素汐,你看她怼人的时候那个小眼神,犀利得能杀人,但创业碰壁后一个人坐在车里发呆的那场戏,又脆弱得让你想穿过屏幕去抱抱她。网友都说她是“现实题材扛把子”,真不是吹的。
我记得《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她演的那个北漂,就够扎心了,这次更是升级版。还有罗晋,这次彻底不要什么精英形象了,演个老公付玉东,回国后莫名其妙成了CEO,其实是夹在老婆的创业焦虑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中间,左右不是人。我有个朋友就说,看他应酬完回家,在车里默默坐十分钟才上楼的片段,直接破防了,发微信跟我说“这完全就是我家那位的真实写照”。
对了,你们注意到胡杏儿和黄小蕾了吗?胡杏儿那个职场女强人,在外面雷厉风行,回家还得安抚家里那个全职带娃的丈夫,那种疲惫感,演得太真实了。黄小蕾就是剧里的开心果,每次她一出现,用那种特别接地气的话劝任素汐,气氛立马就不一样了。还有明道,虽然好像是友情出演,但那个投资人范儿还是很足。
这剧它不跟你玩虚的,什么车祸失忆三角恋,通通没有。它就盯着海归回国后那些细碎的、让人头皮发麻的现实问题不放。比如张冉和付玉东这家,原来在国外是老公赚钱多,回国后完全反过来了,夫妻俩的话越来越少。
孩子也是个问题,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回来跟爷爷奶奶那一套根本处不来。 我有个海归同事就说,他家娃现在天天因为写不写课外练习题跟他吵架,快烦死了。
另一对,胡杏儿和王子川演的,是女的赚钱养家,男的在家带娃。这问题就更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老公觉得自己带娃功劳苦劳都有,却好像低人一等,老婆觉得我累死累活赚钱你还不能理解我。
剧里他俩吵架那段,“我在家带娃不是吃软饭”“我赚钱养家也很累”,我的天,这对话简直是我家族群里几个表姐妹的血泪史浓缩版。 这个话题居然还冲上了热搜,看来被戳痛的人真不少。
还有周游演的那个年轻海归陆心颖,留学花了好多钱,回来工作没找到,先被裁员了,还不敢跟爸妈说,躲在出租屋里啃面包。这画面,让我想起去年毕业的侄子,那段时间他朋友圈一片岁月静好,后来才知道是怕我们担心,报喜不报忧。 这种“硬撑”的状态,现在年轻人里太普遍了。
不过你说这剧光是苦兮兮的吗? 也不是。它用了很多轻喜剧的手法,让你觉得又心酸又好笑。就像张冉第一次直播带货失败,急得直跺脚。付玉东参加创业论坛,因为打扮太“海归”被质疑不接地气,尴尬到抠脚。
这些细节,都特别生活化。而且听说这剧送审的时候一次就过了,几乎没删减,所以才能这么原汁原味吧。
现在的很多都市剧,看着就假,要么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要么就是婆媳大战三百回合。 《时差一万公里》不一样,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很多人真实的生活。不管你是有没有留过学,是在职场拼杀,还是操心家里柴米油盐,好像都能在里面找到点自己的影子。 它聊职业发展,聊家庭关系,聊夫妻沟通,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剧才刚播,后面还有好多悬念呢。张冉的创业能成吗?她和罗晋的关系怎么修复?胡杏儿那个家庭会不会散?这些都得往下追才知道。还没看的,可以去湖南卫视或者芒果TV找找看。
我一直在想啊,剧名这个“时差一万公里”,说的真的不只是地理上的时差。 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节奏上的落差。 当一个人习惯了另一种生活节奏和思维方式,再回到原本熟悉的环境,那种需要重新校准的过程,可能才是最难受的。 你们觉得呢,这种“回归”后的文化冲击,到底有没有可能真正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