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昀锐的“扛剧争议”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在《宴遇永安》更新后,很多人不禁提出:李昀锐究竟该如何被看待?
首先,我们来看看今年的三部一番剧的表现,数据确实不容忽视。1月的《致1999年的自己》云合集均为614万,暑期档的《再见,怦然心动》也仅为666万,哪怕是国庆档的《宴遇永安》,开播至今都难以突破千万集均。这些成绩的背后,似乎难掩某些隐忧。
不得不提的是那部让李昀锐获得更多粉丝的作品——《九重紫》。虽然宋墨这一角色吸引了大批cp粉,但实际上剧本本身的表现才是出圈的关键。低饱和度的美学风格和反套路的叙事手法,让这部剧成为了内容胜利的代表。观众更多的是在讨论剧情和服化道,而非演员本人的号召力。尽管cp粉群体活跃,能真正跟着李昀锐继续追新剧的剧粉却始终未能积累起来。
对《宴遇永安》有人提出批评,认为剧本缺乏亮点,虽然挂着美食剧的名号,但美食镜头寥寥无几,权谋线的设定也显得过于浅显。同一时期,古偶剧市场已经冷清,观众的期待值进一步降低。另有人直指要害:李昀锐在《星汉灿烂》中的二番配角表现亮眼,但当他挑起大梁时,既缺乏足够的国民度来支撑收视,又没有扎实的角色记忆点来维持长期热度。
粉丝们晒出的站内热度和角色破亿数据虽能打动一部分人,但云合集这种更偏向路人关注的指标才是真正能够反映问题的关键。毕竟,单凭粉丝力量,演员是无法真正“扛剧”的,最终还是要看观众是否愿意点击播放按钮。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演员自身“体寒”,还是在于选择剧本时机的不当?这一点,恐怕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