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村里公认的“歌凤凰”,梦想着走出大山,闯出一片天。为了这个目标,她拿出了一切勇气,贷款凑足了120万,终于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尽管最后含泪离场,并欠下40万外债,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走上了“贷滚贷”的不归路。
她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成名梦”吗?
崔苗,80后,出生于陕西榆林的一个小县城。家里有八口人,生活贫困,全家仅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计。童年的她几乎没有时间玩耍,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做农活。春夏秋冬,清晨五点,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草地上——不是放牛,就是打猪草,邻里都说崔苗“比闹钟还准时”。
那时,父亲带她干活时,总是哼着一首首信天游,歌声嘹亮且充满激情,这些歌声深深烙印在崔苗心里,成为她内心的力量源泉。渐渐地,崔苗也像父亲一样,一边干活一边唱歌,成为了村里有名的“歌凤凰”。
然而,体力劳动的辛苦让崔苗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大山。但她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读书,课堂上总是打瞌睡,成绩一直不佳。最终,由于家庭贫困,她小学未毕业便辍学了。
在那个年代,农村庙会和戏班子常常是乡村文化的主要形式,崔苗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外面有戏曲演出,她总是挪不开脚步。由于家境困窘,父亲想到既能让她学到些本领,又能减轻家里负担,于是将她送到了戏班子。然而,戏班子的生活并不如她想象的那样美好,更多时间是做杂活,几乎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半年后,崔苗听说了一所专门教歌舞的艺校,便决定回家与父母商量,想要走上歌唱的道路。但家里依旧贫困,学费高昂,父亲经过一夜的考虑,决定将家里最值钱的老黄牛卖掉,为她凑足一年的学费。
有了学费,崔苗终于进入了清涧文工团实习。然而,生活依然艰难,风餐露宿成了家常便饭。尽管如此,她依旧咬牙坚持着。经过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在小县城发展有限,于是决定孤身一人前往西安。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她找了一家包吃包住的川菜馆做服务员,工资仅200元,但对她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满足。
后来,她被榆林饭庄看中,成为了驻店歌手。在这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走音乐道路的决心。
逐渐积累了一些成绩后,崔苗做出了一个许多人都不敢做的决定——冲击央视的《星光大道》。她开始写自荐信,尽管小学没毕业,她仍然不畏艰难,一口气写了200份自荐信,送到栏目组。她还自费买了演出服和道具,甚至亲自请舞台导演录制节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四川汶川发生了“512”大地震,举国哀悼,她的计划不得不暂停,而此前投入的几万元也就这样打了水漂。
更不幸的是,她还接到了所谓导演的诈骗电话,又损失了好几万。尽管如此,崔苗依然没有放弃,最终她得到了《星光大道》海选的淘汰通知。心灰意冷的她回到了榆林,正当她准备彻底放弃时,命运却为她开辟了一条新路。
她的老乡,曾在文工团的郝老师,向《星光大道》编导推荐了她。2009年7月21日,崔苗如愿站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以陕北土妞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她的表现异常出色,迅速拿下了周冠军,并成功闯入季冠军决赛。然而,在这一切辉煌背后,崔苗的家庭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她的母亲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为了不影响她的比赛,家人直到母亲下葬前才告诉她这个噩耗。那天,崔苗悲痛欲绝,几度晕厥,但她强忍泪水,坚持回到排练中,因为她坚信母亲的辛劳就是为了看到她实现梦想的那一天。
最终,崔苗没有让母亲失望,获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在最后一次站上《星光大道》的舞台时,她在年度总冠军决赛中惨遭淘汰。那一刻,崔苗深知自己为此付出的所有代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为了追逐梦想,她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积蓄,负债累累。
为了让节目更加吸引眼球,她的团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例如,在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她请来了魔术师,并定制了8000支鲜花,创造了极具视觉冲击的效果。在演唱《三十里铺》时,水缸、窑洞等布景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请群众参演、支付机票和酒店费用等更是巨大的开销。为了筹集这些费用,崔苗借遍了亲戚朋友,甚至借贷,从清涧县政府和企业获得了一些支持,硬是凑齐了百万元。然而,她未能如愿以偿拿到冠军,梦想破碎,负债四十万。
如今,星途尽头的崔苗,依旧活跃在县城的庆典和婚礼演出上,努力偿还那些曾经的债务。她深知这条路走得艰难,但也无怨无悔。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后悔曾经为梦想付出的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