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届金钟奖的夜晚,最动人的一幕并非奖项的归属,而是小S在失去姐姐大S后,首次站回公众面前的身影。她手捧“综艺节目主持人奖”奖杯,红着眼眶,唱起了那首由大S作词的《姐妹情深》:“徐熙媛 徐熙娣 最亲爱的姊妹,不怕苦 不怕难 紧握了双手……” 蔡康永静静地站在她身旁,如同过去许多年一样,提供着无声却坚定的支撑。
小S在颁奖典礼红着眼睛唱大S写的《姐妹情深》
这一幕,让无数屏幕前的观众潸然泪下。这不仅仅是一个奖项的肯定,更是一个关于告别与重启的宣言。在挚爱离世后,小S消失了近八个月,她坦言自己深陷悲伤,甚至觉得“我不好笑了”。复工的决定,需要莫大的勇气。而这份勇气的来源之一,正是姐姐——因为《小姐不熙娣》这个节目,是大S鼓励她做的,连节目名字都蕴含着姐姐对她乃至所有女性的期许。
《小姐不熙娣》剧照
小S的复工之路,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许多人在面对生命重大失去时的共同历程:最初的封闭与逃避,在回忆与泪水中寻找慰藉,最终鼓起勇气,带着对逝者的思念,重新走进生活。
哀伤是一条需要慢慢渡过的河
失去至亲的痛楚,从来不是线性消散的。它如同潮汐,有退去的时候,也总会在某些猝不及防的时刻,以排山倒海之势再度涌来。小S在决定复工前,经历了漫长的八个月。她谢绝工作,待在家里,朋友们邀约,她也因状态不佳而婉拒。这并非软弱,而是哀伤过程中必要的停顿与自我保护。
心理学告诉我们,从重大的丧失中完全走出,往往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急于“摆脱”悲伤,而是学习如何与它共存,如何安放那份巨大的失落感。
这让人想起一行禅师在《一朵不会消散的云》的书中提到的智慧:“强烈的情绪就像一场暴风雨,若我们懂得如何练习,我们便能从中幸存。”
小S为自己留出的八个月,正像是在暴风雨中为自己寻找的一个安全港湾。她没有强迫自己立刻坚强,而是允许自己脆弱,这正是“幸存”的第一步。书中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要试图改变或强迫任何事情;只需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 这种不评判的自我觉察,是平复情绪的开始。
在行动中,找寻疗愈的节奏
哀伤需要时间,但生命也需要继续。对于小S而言,重返她热爱且擅长的工作,或许正是一剂重要的疗愈良方。工作能提供结构性的日常,将人从无尽的思绪中暂时拉出,在与他人的连接中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
小S在背后刺青
然而,这一步的迈出何其艰难。小S坦言,从得知入围到真正站上舞台,她承受着巨大压力,不知该如何面对大众,害怕失控,也害怕煽情。这时,蔡康永的陪伴与承接显得尤为重要——他告诉她,尽情发挥,无论如何他都能接住。这正像是书中提及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你因丧亲而深受痛苦时,你需要有人能够带着慈悲坐下来倾听你。”
小S与大S
除了他人的支持,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练习来稳定自己。例如,专注于呼吸——“当我们保持对呼吸的觉知,呼吸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加轻盈、安稳与平和。渐渐地,暴风雨平息了,我们的身心也平静了。” 又或者,可以尝试行禅,“步行的时候,我们放下对过去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享受每个脚步,每一步都在大地上留下平安的印记。”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在行动中为内心找到一块“宁静的岛屿”。
生命永不消散,只是变换形相
小S在金钟奖上提到,这个奖她想献给姐姐,因为大S总是鼓励她。这让我们看到,逝去的亲人并未真正离开,他们化作了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勇气、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一朵不会消散的云》这个美丽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个关于生命转化的深刻隐喻。
书中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死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你抬头望向天空,看到一朵漂亮、蓬松的云飘过……你爱上了这朵云。然而,它的形状和颜色开始改变。天色渐沉,下起了雨。你再也看不到那朵云。它已经变成了雨水。” 我们可能会为云的消散而哭泣,但若深观,便会发现云并未死去,它只是化作了雨水,滋润着大地,而后升腾,再次成为云朵。
“事物显现,然后消失,以另一种形相再次显现——循环往复千千万万遍。”
这并非空洞的安慰,而是一种深观的智慧。大S的勇敢、她对妹妹的爱、她对朋友的义气、她留给观众的欢笑与思考,所有这些都如同化雨之云,已融入每个爱她的人的生命中,继续产生着回响。
小S选择继续往前走,并非遗忘,而是带着姐姐给予的一切,更用力地活下去。这正印证了书中的另一句话:“一旦生死的概念消失,新的生命便就此诞生。”
小S的复工,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堂关于生命与哀伤的公开课。它告诉我们,悲痛是爱的延续,而带着这份爱继续前行,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都需要一些智慧的话语和可行的方法,来陪伴自己渡过那条哀伤的河流。而最终,我们会明白,爱的联结,能超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