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官媒的报道中,又一间谍案被披露,海归留学生被境外间谍一步步策反。
这也太丢脸了!在国产芯片技术逐渐突破难关时,没想到其他国家还没“有所表示”,我们自己人却按耐不住了?
为一己私欲泄露国家机密,这种人跟“汉奸”又有什么区别?
随着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身份曝光,让人不禁联想到董明珠几个前提起的“海归间谍论”,简直一针见血!
天上掉馅饼?只是陷阱罢了
郝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凭借着自身努力获得了国外留学的资格。
他的间谍之路始于一次普通的签证申请,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前往某国大使馆办理签证,没想到就此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目标。
一个自称使馆人员的 T 主动约见郝某,热情表示愿提供签证帮助。“想和郝某交朋友”,他友善让涉世未深的郝某放下了戒备。
为了让郝某放松警惕,今天请吃饭,明天带你游玩,时不时再送上些昂贵的礼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子又给郝某介绍了自己的朋友,而对方也是采用同样的套路,很快就跟郝某打成一片。
T 的任期到了也不要紧,他的同事 “L” 会无缝衔接,继续维持这段 “友谊”。
几个月后,对方介绍“同事”与即将毕业的郝某认识,回国前,这名“同事”亮明间谍身份,将郝某成功策反。
在郝某留学生涯即将结束,准备回到国内发展时,这位朋友要求他给自己提供我国机密,并表明自己就是境外间谍机构。
郝某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一开始并不想答应。但最后还是没有经得住诱惑,成功被策反。
学成归国的郝某按外方指示,设法进入我中央某部直属研究所,成为重点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期间,他多次与外国间谍秘密接头,提供情报并收取经费。
凭借出色表现,郝某后来被借调到中央某部,负责一项重要涉密工程,犹如一枚钉子深深扎进了我核心要害部门。
郝某并非孤例,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多起类似案件。
国内某重点单位的高材生王某,被外派深造,本是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私生活上的一点不检点,被盯上了。
他身边的翻译早已被买通,将他带到酒吧,安排美女作陪。就在他以为是场艳遇时,几名壮汉破门而入,闪光灯亮起,不雅照被拍个正着。
“你也不想让家人看到这些照片吧?”—— 一句轻描淡写的威胁,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所有防线。
主动上钩与被迫下水
面对这些精心布置的陷阱,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背后的动机也千差万别。有的人是主动跳了进去,有的人则是被一脚踹下了水。
郝某,就属于前者。当间谍 L 开出高额金钱报酬时,他并非没有过犹豫。但最终,对财富的贪婪压倒了对国家的忠诚。
他见利忘义,主动配合,甚至在对方的指导下,回国后精准地考入了那个能接触到机密的涉密单位。这是典型的被私欲驱使,主观上的背叛,等待他的是法律最严厉的审判。
王某的故事则多了几分无奈与挣扎。他从一开始就是受害者,因为一个污点被抓住了把柄,被迫从事间谍活动。
他的内心备受煎熬,良心上的不安让他彻夜难眠。
这种挣扎,最终驱使他走向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 向有关部门主动投案自首,寻求国家的帮助与宽恕。
先想想自己凭什么?
当然,有被拉下水的,自然也有守住底线的。航空工业成飞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老张,就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 “人间清醒”。
一天下班路上,老张遇到一位对他异常热情的美女,上来就营造 “一见钟情” 的氛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 “桃花运”,老张没有被冲昏头脑。
他很清醒,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 —— 一个普通技术员,相貌平平,对方究竟图什么?
这份清醒的自我认知,就是最坚固的防火墙。他立刻意识到,对方的动机绝不单纯,很可能是冲着他掌握的航空技术机密来的。
没有丝毫犹豫,老张掉头就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一可疑情况,成功协助国安机关抓获了这名间谍,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国家奖励。
一句话引发的信任危机
从郝某、王某到老张,这些案例串联起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董明珠那句话背后的深层逻辑。
她的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连胡锡进都发声要求她道歉,认为这是对整个海归群体的无端歧视,毕竟我们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是海归。
董明珠的核心担忧,其实就是四个字:“防人之心”。她害怕海归群体中,由于有海外生活经历,会更容易成为被渗透和策反的目标。
这种出于企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考量,虽然表达方式过于绝对,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更多海归间谍案的曝光,网络舆论的风向也开始微妙变化。起初的口诛笔伐,慢慢转变为一种更理性的思考。
大家开始讨论,与其 “一刀切” 地否定整个群体,不如思考如何对涉密单位的海归人员,进行更严格、更周全的背景审核。
结语
商业江湖的谍战从未停止。从福建晋华的半导体之殇到新能源圈的电池配方泄露,每个案例都在提醒,核心技术一旦泄露,多年心血可能付诸东流。
国家的大门必须敞开,因为我们需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擦亮眼睛,因为猎手就潜伏在门外。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一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涉密岗位的人员,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认知和高度的警惕性。
另一方面,国家也需要建立起更完善的审核与保护机制。
最终的答案,不是关上大门,而是构筑起一道既能广纳良才、又能抵御渗透的坚固防火墙,在开放与安全之间,走出一条行稳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