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谢霆锋打成重伤,发妻6次流产绝情离开,如今街头卖卤肉为生(谢霆锋打球) 99xcs.com

2004 年 9 月 18 日晚上 10 点,北京怀柔影视基地的片场被刺眼的灯光包裹着,连空气里都飘着道具颜料和盒饭残留的混合气味。47 岁的王伯昭穿着单薄的戏服,直挺挺地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扮演一具失去生命体征的 “尸体”。按照《小鱼儿与花无缺》的剧本安排,接下来张卫健和谢霆锋要对着他表演一段情绪激烈的愤怒戏码,剧本里明确标注 “假打借位”,排练时三人也反复确认过动作幅度,可当导演喊出 “开机” 的瞬间,一切都变了。

张卫健的拳头带着风声砸下来,结结实实地落在他的胸口,钝痛像潮水般瞬间蔓延开来;紧接着,谢霆锋的黑色皮鞋尖狠狠踹向他的大腿,力道大到让他忍不住蜷缩了一下脚趾。王伯昭咬着后槽牙,把到了嘴边的痛呼咽了回去 —— 他知道片场拍摄不易,也不想因为自己耽误进度,可每一次击打都比上一次更重,直到导演终于喊 “卡”,他想撑着地面站起来,才发现左腿像灌了铅一样,根本无法动弹,裤腿下的皮肤已经开始发烫、发麻。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工作人员七手八脚地把他扶起来,送到附近的医院检查。当诊断书递到他手上时,那几行字像冰锥一样扎进眼里:左腿软组织严重挫伤,肋骨骨裂迹象。医生拿着片子叹气,说再重一点可能就要留下终身后遗症。这场突如其来的片场暴力事件,像一道分水岭,硬生生把王伯昭的人生劈成了两半 —— 在此之前,他是《西游记》里家喻户晓的 “小白龙”,是观众眼中英气逼人的龙太子;在此之后,他渐渐从聚光灯下消失,直到 2018 年,有人在北京东城区一条飘着老北京胡同特有的烟火气的巷子里,看到他系着沾了油星的藏青色围裙,在一家不足 30 平米的卤肉店里,熟练地握着刀,一下下切着猪头肉,刀刃碰到案板的 “笃笃” 声,和胡同里的自行车铃声、街坊的聊天声混在一起,格外接地气。

一、星光璀璨的起点:28 岁,从 200 人中抢下 “小白龙”

1986 年的春天,《西游记》剧组在全国范围内海选 “小白龙” 的扮演者,消息传到上海戏剧学院时,刚毕业不久的王伯昭正拿着简历,在各个剧组间奔波。那时候的他,身高 182 厘米,剑眉星目,穿上戏服站在人群里,自带一种古典的英气,同学都说他 “天生就该演古装剧里的贵公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报了名,没想到这一去,就从 200 多名候选者里脱颖而出。

导演杨洁还记得第一次见王伯昭的场景:他穿着一件白色衬衫,站在试镜室的角落里,不说话的时候,眉宇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傲气,可一谈起对 “小白龙” 的理解,眼睛里就闪着光。“这孩子懂龙太子的魂,” 杨洁后来在采访里说,“小白龙不是单纯的美,他有龙族的高贵,也有犯错后的隐忍,王伯昭把这点吃透了。”

进组后的拍摄,比王伯昭想象中难得多。那时候的影视行业没有先进的特效技术,也没有完善的安全保障,很多危险动作都要演员亲自上阵。拍摄 “白马化龙” 的经典场景时,他需要吊着一根细细的钢丝,从空中完成翻转、落地的动作。那根钢丝细得像随时会断,下面只铺了一层薄薄的海绵垫,他站在高处往下看,腿肚子都在打颤,可还是咬着牙跳了下去。

第一次拍摄,因为角度不对,他重重地摔在地上,膝盖磕出了血;第二次,钢丝的位置没调好,他差点撞到旁边的柱子上。就这样反复拍了 17 条,才终于达到导演的要求。落地时,他的大腿内侧全是被钢丝勒出来的淤青,一碰就疼,可他还是笑着对工作人员说:“没事,再来一条也行。”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王伯昭总是带着骄傲:“那时候的演员,没有谁会因为辛苦抱怨,大家都是拿命在演戏,就想把最好的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西游记》播出后,王伯昭一夜成名。他饰演的小白龙,白衣飘飘,气质卓然,成了无数观众心中的经典形象。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收到 200 多封观众来信,信封上贴着各种各样的邮票,有的来自偏远的小镇,有的来自繁华的城市。信里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老教授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 “你演活了龙族的高贵,让我看到了古典文学里的人物形象”;有小女孩把自己攒的零用钱寄过来,附言说 “哥哥,我想换一张你的签名照”;还有阿姨在信里叮嘱他 “拍戏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走在街上,他经常被认出来,有人会激动地指着他喊:“看,那是小白龙!” 还有人会围过来要签名、合影,他从来不会拒绝,总是耐心地满足大家的要求。那时候的他,以为这样的星光会一直照耀着自己,却没料到,命运的转折早已在不远处等着他。

二、命运转折的暴力事件:片场冲突背后的 “暗流”

《小鱼儿与花无缺》的片场冲突,其实早有预兆。开机第三天,王伯昭就和香港来的化妆师发生了争执。那天早上,他按照约定时间到化妆间,却发现自己的化妆位上放着一把塑料椅子,而其他香港演员的位置上都是舒服的沙发椅。他随口问了一句 “我的椅子怎么不一样”,没想到化妆师却带着不耐烦的语气说:“内地演员哪那么多讲究,有椅子坐就不错了。”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王伯昭的怒火,他觉得这不是椅子的问题,而是对内地演员的不尊重。两人越吵越凶,情绪激动时,王伯昭推了化妆师一下,化妆师还手推他,混乱中,那把塑料椅子被推到地上,“咔嚓” 一声碎成了几块。这个插曲很快被港方团队传开,他们把这件事当成 “内地演员耍大牌” 的证据,在剧组里处处针对王伯昭,原本和谐的拍摄氛围,渐渐变得紧张起来。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拍摄 “鞭尸戏” 的前一天,武术指导特意把王伯昭、张卫健、谢霆锋叫到一起,演示了借位假打的动作。“拳头要离身体 10 厘米,踢腿的时候要往旁边偏一点,不能真碰到人。” 武术指导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三人都点头表示明白。可到了实拍那天,一切都失控了。

第一条拍摄时,张卫健的拳头就比约定的幅度大了很多,擦着王伯昭的胸口过去,他以为是对方没控制好力度,没好意思说什么。可到了第二条,张卫健的拳头直接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胸腹部,疼得他差点喘不过气。他想开口提醒,却看到导演没喊停,只能继续忍着。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谢霆锋。第一条拍摄时,谢霆锋确实按照要求踢的是道具担架,可到了第二条,他的脚突然转向,狠狠踢在了王伯昭的大腿上。王伯昭能清晰地感觉到皮鞋尖带来的刺痛,他紧紧咬着嘴唇,直到嘴唇都咬破了,才没发出声音。

事发后,剧组的态度让王伯昭彻底心寒。制片人带着一篮水果来到医院,没有询问他的伤情,反而先开口说:“老王啊,这事你就别往外说了,顾全大局嘛,剧组会给你一些补偿的。” 看着制片人虚伪的笑脸,王伯昭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他知道,如果自己就这么算了,这件事只会不了了之,于是他在病床上,用手机录制了视频证据,镜头里,他的大腿上清晰地印着鞋印状的淤青,每一块淤青都在诉说着片场的暴力。这段视频,后来成了法庭上的关键证据。

三、维权路上的孤军奋战:3 万元赔偿背后的 “公道”

案件的审理持续了整整一年,这一年里,王伯昭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维权上。为了收集证据,他跑遍了医院、剧组、临时演员的住处,有时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在庭审现场,他的律师出示了多份证据:医院出具的详细伤情鉴定报告,上面清楚地写着受伤的部位和程度;剧组的工作日志,记录了拍摄当天的情况;还有当时在场的临时演员的证词,他们亲眼看到了张卫健和谢霆锋的暴力行为。

可港方律师却不以为然,他们坚持认为这是 “艺术创作的需要”,还拿出了王晶导演在记者会上自扇耳光的视频,试图证明 “香港影视圈的打戏传统就是这样,真打才能拍出真实感”。面对这样荒谬的说法,王伯昭气得浑身发抖,他在法庭上激动地说:“艺术创作不能以伤害演员的身体为代价,难道为了所谓的真实,就要让演员承受不必要的伤害吗?”

比港方律师的辩解更让他寒心的,是同行的沉默。在整个维权过程中,除了冯小刚、张国立等 38 位演员愿意站出来为他联名声援,大部分圈内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有人在私下里对他说:“老王,你这又是何必呢?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以后还怎么在圈子里混啊?” 还有个曾经合作过的女演员,私下里找他聊天,语气温和地劝他 “差不多就行了”,可没过几天,他就发现自己的微信被对方拉黑了,电话也打不通。

2005 年 12 月,法院终于做出了判决:张卫健、谢霆锋赔偿王伯昭医疗费、误工费共计 3 万元。当听到这个数字时,王伯昭愣了很久,他的医药费一年就要花四五万元,这 3 万元连医药费都不够,更别说误工费了。走出法庭时,记者围上来问他有什么感想,他红着眼睛说:“我不是要多少钱,就是要个公道。” 可他心里清楚,在这个圈子里,公道似乎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这场维权官司,让王伯昭彻底看清了娱乐圈的现实。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人渐渐散去,戏约也越来越少,他从人人追捧的 “小白龙”,变成了圈子里 “不合群” 的人。有时候他走在影视城里,看到熟悉的导演、演员,想上前打个招呼,对方却会刻意避开,仿佛他是个瘟神。他知道,自己的演艺生涯,可能就此陷入低谷了。

四、婚姻生活的多重打击:两段婚姻里的遗憾与伤痛

事业上的挫折还没过去,婚姻生活的打击又接踵而至。王伯昭的第一任妻子殷新,也是一名演员,而且事业心极强。1985 年,两人刚结婚不久,殷新就在拍摄电影《望春风》时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时候电影拍摄正到关键阶段,殷新不想因为自己耽误进度,就偷偷隐瞒了孕情,继续熬夜拍戏、赶进度。

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后,殷新在片场突然腹痛不止,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告知她孩子已经自然流产了。王伯昭赶到医院时,看到殷新坐在病床上默默流泪,心里既心疼又无奈。他劝殷新以后别这么拼了,可殷新却摇摇头说:“演员的黄金期就这么几年,我不想错过。”

没想到,这样的悲剧在接下来的六年里,竟然发生了六次。每一次怀孕,殷新都因为工作原因隐瞒孕情,最终导致流产。第六次流产后,医生拿着检查报告,严肃地告诉殷新:“你的子宫内膜已经薄如蝉翼,再也无法生育了。”

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打在了王伯昭和殷新的身上。王伯昭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每次打电话都会问 “什么时候能有孩子”。他知道,这个诊断结果,不仅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也会成为婚姻的裂痕。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格外压抑。王伯昭的父母虽然没有指责殷新,可每次见面时的沉默,都让殷新感到无比愧疚。王伯昭也尝试过安慰妻子,可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一边是深爱的妻子,一边是父母的期盼,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在第六次流产后的第三个月,两人还是选择了离婚。离婚那天,王伯昭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家里,喝了整整一瓶二锅头,酒精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心里的痛苦,眼泪混着酒液流下来,湿透了衣襟。

原以为第二段婚姻能给王伯昭带来幸福,可没想到,这段婚姻同样充满了坎坷。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位女企业家,常年在国外奔波,两人聚少离多。孩子出生后,为了照顾孩子,王伯昭不得不减少戏约,在家当起了 “全职爸爸”。

有一次,孩子突然发高烧,体温一直降到 39 度多,王伯昭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挂号、排队、取药,忙得脚不沾地。孩子晚上哭闹不止,他就抱着孩子在房间里来回走,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期间,他无数次给妻子打电话,想让她回来帮忙,可电话始终没人接,后来才知道,妻子当时正在和客户谈合同,怕打扰到工作,就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这样的 “丧偶式育儿”,让王伯昭感到身心俱疲。他渴望的是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而不是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家庭责任。每次和妻子沟通,妻子总是说 “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就好了”,可 “这段时间” 却永远没有尽头。最终,在孩子三岁那年,王伯昭提出了离婚,结束了这段充满遗憾的婚姻。

五、卤肉店里的新生:从演员到老板的蜕变

2018 年春天,王伯昭站在北京东城区的一条胡同里,看着眼前这个 28 平米的小铺面,心里既紧张又期待。那时候的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戏约了,手里的积蓄也所剩无几。偶然间,他想起爷爷早年在北京开过酱肉铺,还留下了一本手写的卤肉配方,于是就萌生了开一家卤肉店的想法。

租下这个铺面,花光了他几乎所有的积蓄 —— 月租 1 万 2,押三付一,一下子就交出去 4 万 8。签合同那天,房东看着他说:“你以前是演员吧?开卤肉店可是个辛苦活,你能扛得住吗?” 王伯昭笑着说:“再辛苦也比没事做好,我想试试。”

开店前的准备工作,比他想象中难得多。他按照爷爷的配方,一遍遍地调试卤料的味道,八角、桂皮、香叶的比例,卤制的时间和温度,都要反复试验。每天凌晨四点,天还没亮,他就骑着电动车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猪肉,为了买到最好的肉,他会在各个摊位间对比,看肉质的新鲜度,闻肉的气味,有时候要花一个多小时才能选好。

回到店里,他就开始忙碌:先把猪肉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焯水,撇去表面的浮沫;然后按照配方加入各种卤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卤。这一卤就是整整 6 个小时,期间不能离开,要时不时地搅拌一下,防止肉粘在锅底。第一锅肉出锅时,他不小心被滚烫的汤汁溅到了手,瞬间起了好几个水泡,他只是用凉水冲了冲,就继续忙着切肉、装盘。

开业第一天,店里冷冷清清的,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只卖出去三斤猪头肉。看着剩下的卤肉,王伯昭心里有些失落,可他还是给自己打气:“没关系,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 隔壁理发店的老板看他不容易,主动拿来一张纸,写了 “演员王伯昭特色卤肉” 几个字,贴在了自己的店门口,还帮他向顾客推荐:“他家的卤肉是祖传配方,味道特别好,你们可以试试。”

转机发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个美食博主路过胡同,看到 “演员王伯昭” 的字样,觉得很好奇,就走进店里拍了一条短视频。视频里,王伯昭系着围裙,熟练地切着卤肉,还和博主聊起了自己的经历。没想到,这条短视频很快在网上火了起来,获得了 10 万多的点赞,评论区里全是网友的留言:“原来小白龙现在开卤肉店了,一定要去尝尝”“支持王老师,这么踏实的人值得被喜欢”。

第二天一早,王伯昭的卤肉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老观众特意从天津坐高铁过来,就为了买半斤猪耳朵,顺便和他合张影;有年轻人拿着手机,一边拍视频一边说:“我爸妈都是看《西游记》长大的,今天特意来帮他们买卤肉。”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王伯昭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新的方向。

六、演艺生命的延续:在小角色里绽放光芒

虽然开了卤肉店,可王伯昭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只要有合适的戏约,他都会抽出时间去拍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

2021 年,《大妈的世界》剧组找到了王伯昭,邀请他饰演一个爱管闲事的小区门卫。这个角色总共只有三场戏,戏份不多,可王伯昭却格外认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特意回到老家的小区,跟着门卫师傅待了半个月。每天早上,他跟着师傅一起开门、登记访客信息;中午,他和师傅坐在门卫室里吃饭,听师傅聊小区里的家长里短;晚上,他还会帮师傅巡逻,观察师傅遇到邻里纠纷时的处理方式。那段时间,他还特意学了修自行车的手艺,就为了在镜头里能更自然地展现门卫师傅的日常技能。

剧集播出后,王伯昭饰演的门卫师傅成了剧中的一大亮点。有观众在评论里说:“这个门卫师傅太真实了,和我们小区的门卫一模一样,尤其是修自行车的时候,那手法一看就是练过的。” 凭借这个小角色,王伯昭意外获得了第 32 届华鼎奖最佳男配角提名。接到提名通知时,他正在卤肉店里切肉,手里的刀顿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笑着对身边的顾客说:“没想到这么个小角色,还能得到认可。”

2022 年,王伯昭又接到了《且试天下》剧组的邀请,这次他饰演的是反派宇文穆。这个角色戏份同样不多,但有一个长达 3 分钟的眼神特写,要求演员通过眼神展现出角色内心的复杂情绪 —— 既有对权力的渴望,又有对过往的悔恨。为了拍好这个镜头,王伯昭把剧本翻来覆去研究了三天,还在纸上画满了情绪变化的示意图,设计了七种不同的眼神层次。拍摄那天,他提前一个小时来到片场,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当导演喊 “开机” 时,他迅速进入状态,眼神从最初的阴鸷,慢慢转为挣扎,最后定格在绝望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恰到好处。

这段特写镜头播出后,被网友剪成短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 200 多万的点赞。有网友评论道:“王伯昭老师的演技太绝了,不用一句台词,光靠眼神就能把人带入情绪里。” 还有影视博主分析说:“这个眼神特写里,至少包含了五种以上的情绪,从野心到不甘,再到最后的崩溃,层次太丰富了,这就是老戏骨的实力。”

如今的王伯昭,生活过得很有规律。周一到周五,他会在卤肉店里忙碌,从凌晨挑选食材,到白天招呼顾客,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周末如果接到戏约,他就会关掉卤肉店,去剧组拍戏。2024 年,他接了两个网剧,加起来拿了 12 万片酬。这个数字,还不及他当年演一集电视剧的酬劳,可他却很知足。有记者问他:“现在的片酬比以前少了很多,你会不会觉得委屈?” 他笑着说:“委屈什么呀,现在拍戏,不用再看人脸色,不用为了迎合别人改变自己,能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就已经很幸福了。”

有时候,在卤肉店里,会有顾客问他:“王老师,你以后还会拍更多戏吗?” 他总会一边切肉一边说:“只要有合适的角色,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拍下去。演戏是我一辈子的热爱,就算不能再站在聚光灯的中心,能在镜头前留下一些好的角色,我就满足了。”

七、行业沉浮的见证:卤肉店里的 “娱乐圈沙龙”

王伯昭的卤肉店,渐渐成了娱乐圈的一个小型 “沙龙”。常有一些名气不大的年轻演员,特意绕到胡同里来吃他的卤肉,一方面是为了尝尝这 “明星老板” 的手艺,另一方面,也是想向他请教一些演戏的经验。

有个从中戏毕业的年轻人,连续一个月每天都来店里买卤煮。一开始,他只是默默地吃着卤煮,偶尔会偷偷看一眼王伯昭。后来,王伯昭主动和他聊起天,问他是不是也喜欢演戏。年轻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说自己毕业后拍了几部小成本网剧,可一直没什么起色,有时候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心里特别迷茫。

王伯昭听着他的话,想起了自己刚毕业时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他没有给年轻人讲什么大道理,只是一边给他盛卤煮,一边给他讲自己当年拍《西游记》时的故事 —— 讲自己吊威亚摔得满身是伤,讲自己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拍 17 条,讲自己成名后又遭遇挫折的经历。最后,他对年轻人说:“演戏这行,没有谁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别放弃,哪怕只能演小角色,也要认真对待,总有一天,会有人看到你的努力。”

从那以后,这个年轻人每次来店里,王伯昭都会偷偷在他的卤煮里多加几块肉,有时候还会把自己整理的演戏笔记借给年轻人看。后来,年轻人凭借一部小众电影获得了最佳新人奖,他特意带着奖杯来到卤肉店,激动地对王伯昭说:“王老师,如果不是您当初的鼓励,我可能早就放弃演戏了。这个奖杯,有您的一份功劳。”

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字画,是好友李雪健送给他的,上面写着 “戏比天大,人比戏大”。每次看到这幅字画,王伯昭都会想起自己几十年的演艺生涯,想起那些在片场打拼的日子,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有一次,一个过气的歌手偶然走进店里,看到这幅字画,突然就哭了。他对王伯昭说:“我当年红的时候,一场商演就能拿 20 万,走到哪里都有人围着我。可现在呢,我去夜场卖唱都没人听,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王伯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给他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卤肉饭,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兄弟,别灰心。能吃上一碗热乎饭,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就是福气。不管以前多风光,现在多落魄,只要不放弃,就总有希望。”

2024 年长春电影节,组委会特意邀请王伯昭参加 “影人笔墨” 环节。当他走上台,拿起毛笔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深吸一口气,在宣纸上写下 “人生无白走之路” 七个字。落款时,他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墨迹在宣纸上轻轻晕开,像极了他那起起落落、充满坎坷却又无比精彩的人生轨迹。

结语

下午四点的阳光,透过卤肉店的玻璃窗,斜斜地照在案板上。王伯昭正低着头,给一位老顾客切猪头肉。刀刃落下,肥瘦相间的猪头肉被切成均匀的薄片,散发出浓郁的卤香。

老顾客看着他,笑着说:“王老板,你演的小白龙,我孙子现在还在电视上看呢,每次看都跟我说,这个叔叔好厉害。” 王伯昭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他麻利地把猪头肉装进袋子里,又从柜台里拿出一根腊肠,递给老顾客说:“这根腊肠您拿着,给孩子当零食吃。”

店里的收音机里,正放着《西游记》的插曲《敢问路在何方》,熟悉的旋律在小小的卤店里回荡。阳光、卤香、歌声,还有街坊邻里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踏实的画面。

王伯昭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平静和满足。他曾经站在星光璀璨的舞台上,也曾经在人生的低谷里挣扎过、痛苦过,可如今,他在这条充满烟火气的胡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知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段经历,无论是辉煌还是坎坷,都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而他,会带着这些财富,继续在卤肉店的烟火气里,在镜头前的角色里,认真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