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孙俪,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现的,依旧是十二年前那个清瘦却锋芒毕露的“甄嬛”。一句“宛宛类卿”让无数观众记住了她,也让她在国民心中与“清宫”“大女主”牢牢绑定。然而,现实中的孙俪却与“甄嬛”截然相反:她低调、寡言,甚至有些“不合群”。离开片场,她几乎从不在公众视野里流连,微博里晒的是瑜伽、书法、带娃日常,活成了娱乐圈“半隐退”的状态。可正是这份“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淡然,在2025年春天被央视一次“点名”彻底打破——她的新剧《蛮好的人生》被央视电视剧频道官方列为“推荐剧目”,并配文盛赞其“现实质感与演员灵魂深度契合”。一夜之间,“低调影后”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观众这才惊觉:当年张艺谋那句“孙俪的努力不是一般演员能比”的评价,诚不我欺。
《蛮好的人生》是一部毫无“金手指”的现实主义作品。故事开篇,孙俪饰演的胡曼黎便遭遇婚姻、事业双重雪崩:年近四十的保险精英,在即将晋升区域总监之际,被二十八岁的“落魄富二代”新人撬单、曝光隐私,一夜之间客户尽失、丈夫出轨、房子被抵押。没有霸道总裁雪中送炭,也没有天降贵人,所有烂摊子只能自己一件件收拾。为了留在上海,她不得不租住在老破小,白天跑客户,晚上在便利店做兼职,却仍坚持用二手名牌套装“武装”自己——最初观众骂她“虚荣”,看到后来才懂:中年女人想在这座超级城市守住尊严,连崩溃都要讲究“体面”。这种“打落牙齿和血吞”的韧劲,被孙俪演绎得层次分明:面对客户时八面玲珑,转身进楼梯间却马上揉笑到发僵的脸;发现老公出轨,她先红着眼摔杯子,下一秒又深吸气把眼泪逼回去,镜头怼到极近,也只能从她微颤的嘴角捕捉到心碎的痕迹。一场“冷静式崩溃”的哭戏,被央视官微剪成“演技教科书”片段播放,点击量破两亿。
导演丁黑在采访里透露,胡曼黎这个角色从剧本孵化阶段就“写着孙俪的名字”:“她能把精明、狼狈、乐观、脆弱这些矛盾体揉在一起,还不让人讨厌,国内女演员里屈指可数。”为了让角色更落地,孙俪提前三个月进入保险公司体验生活,每天跟着销售员扫楼、发传单,记录了大量真实话术和“职场黑话”,甚至把真实理赔案例写进人物小传。于是观众看到,她在电梯里用30秒向大妈讲清重疾险,语气、节奏、手势全是生活里熟悉的“保险姐姐”;与富二代对手戏时,一句“你年轻,输得起;我老了,输一次就什么都没了”,既像台词,更像生活本身。
事实上,回望孙俪的演艺路径,“爆款”从来不是她的目的,她只是把每一次机会当成一次“人生借宿”。19岁出道,《玉观音》里的安心让她一夜爆红,她却跑去云南山区体验生活,只为演出缉毒警的“土腥味”;28岁演《小姨多鹤》,她提前半年学日语、练跪坐,直到能把多鹤的“无声哀求”演得让观众跟着屏住呼吸;32岁《甄嬛传》,她写了几十万字人物笔记,把甄嬛从17岁到58岁的心理曲线拆成12个阶段,连导演郑晓龙都感叹“她是把角色当论文在写”。拍《影》时,张艺谋原本只找她演“小艾”,结果她读完剧本主动要求挑战“子虞”替身之妻——一个需要同时表现“恐惧、隐忍、情欲”的复杂女人。为了那场雨中厮杀戏,她在40℃的摄影棚里穿三层古装练太极剑,每天湿透三套戏服,最终呈现出水墨画般的冷冽与凄艳。杀青后,张艺谋公开夸赞:“孙俪像班上的优等生,任何时候检查,她永远准备充分。这种努力几十年如一日,不是谁都能做到。”
娱乐圈从不缺昙花一现的“天赋型”选手,缺的是把天赋炼成匠心的“长期主义者”。孙俪属于后者。她曾在采访中说自己“不是聪明人,只是肯下笨功夫”:拍《辣妈正传》时,她一边哺乳一边背台词,把孩子哄睡后再练瑜伽保持体型;拍《芈月传》时,她怀着二胎,每天凌晨4点起床化妆,吊威亚到深夜,收工后还要回家陪等等写作业。白玉兰奖评委评价她:“她把女性在不同历史坐标下的生存困境,演成了时代切片。”这份“切片”背后,是别人看不见的“笨功夫”——十年如一日坚持写角色日记,保持阅读习惯,甚至把练字当成“修心性”的日课。她相信“角色是演员的一面镜子,镜子蒙尘,就照不出人间百态”。
如今,43岁的孙俪再次用《蛮好的人生》证明:好演员不会被年龄定义,只会被角色再次成就。央视的“点名”不是突如其来的幸运,而是她二十年“兢兢业业”的必然回响。当#孙俪演技教科书#、#央视推荐蛮好的人生#同时霸榜热搜,人们才懂:那个曾经把“甄嬛”演成国民记忆的姑娘,早已在岁月的淬炼里,把自己也活成了一部“蛮好的人生”——没有金手指,不靠热搜,只用一部部作品、一个个角色,稳扎稳打地写下属于自己的“大女主”剧本。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