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是半吊子,还敢装成资深导师,这4位明星哪来的勇气?(明明是人) 99xcs.com

本期导读

① 流量身家靠什么?

② 资深导师?

姐妹们,大家好!

说个笑话——一个新人教前辈唱歌,一个没代表作的小偶像点评说唱,一个影后跑去评音乐,还有一个专业出身却靠毒舌出圈。听着像段子,但在当今的内娱综艺中,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曾几何时,娱乐圈的“导师席”象征着权威与经验,是传承的代名词。但如今,这一位置更像是一场资本博弈的舞台,一张流量的赌桌。只要你足够火、粉丝够多、话题不断,哪怕没有任何专业背景,你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资深导师”。

当《新说唱2025》开播时,观众还没来得及关注选手,导师阵容却已成为焦点。严浩翔,这个刚过二十岁的年轻偶像,成为了“史上最年轻导师”。他登上舞台,帅气且自信,开口时也毫不怯场。然而,问题在于——说唱圈的老前辈根本不认同他。他没有代表作,也没有过地下battle的经历,甚至连一场真正的freestyle都未曾展现。节目开录后,台下的选手们纷纷表示不满:“他凭什么坐在这里?”其实答案大家都知道:凭的是流量、凭的是那份能引起话题的“身家”。在资本的眼中,一个能够制造话题的导师,远比一个埋头专注音乐的专业人士更具价值。而“专业”二字,早已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

再看看《天赐的声音》,23岁的孟美岐坐镇节目,面对的是在华语情歌领域深耕多年的周传雄。她仪态得体、点评从容,甚至看似毫不怯场。可越是镇定,越显得尴尬——三年的舞台经验,几首流行单曲,甚至没有任何代表性的音乐奖项。没有作品能传唱十年,她的点评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当她一本正经地讨论前辈的“情绪把握”,观众纷纷为她捏把汗。有人认为这正是时代的更替,可其实,这不过是一场节目组为话题而精心设计的表演罢了。她的“导师”身份,不过是资本包装的产物。

更讽刺的是,后来孟美岐还跑去教别人演戏。网友调侃:“自己都没演明白,还敢教别人?”这一句话,直戳要害。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再看章子怡,她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国际影后,影坛巨星。但当她第一次坐上音乐选秀的评委席时,现场气氛却让人十分尴尬。尽管她认真做功课,试图从“表演情绪”入手理解歌曲,但她毕竟不是音乐人。那英一句戏谑的“你起到造型上的作用”,无意中戳破了现实:章子怡在这个舞台上,的确是个“外行人”。电影的光环无法替代音乐的专业性,尽管她的努力值得尊敬,但那一刻,她成了娱乐圈“错位导师”的缩影——即便是巨星,也有不该坐的位子。

再看柯以敏,原本是业内公认的实力派,曾就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唱功扎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名字渐渐与“毒舌”划上了等号。从“滚出去”“像母猪叫”到“唱得像驴”,她用最尖锐的语言抢尽镜头。节目组爱她的“爆点”,观众爱看她的“翻车”,但她似乎忘了导师的真正含义——不是讽刺与羞辱,而是引导与成全。最后,她凭借毒舌赢得了热度,却丧失了口碑,并最终被“请”出了导师席。

这些年来,综艺导师的年龄越来越小,门槛也越来越低。舞台不再是传授经验的地方,而是人设塑造的竞技场。节目组追求话题,资本追求曝光,艺人则追求“出圈”。于是,真正有实力的人被埋没,那些半吊子却能制造话题的人反而被推上了神坛。

“导师”一词,曾经代表着尊重与责任。然而现在,它更像是一顶装饰性的皇冠,谁火就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