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媒发文悼念许绍雄”——当这行字悄然爬上热搜,不少00后网友的第一反应是:“谁?”也难怪,在流量即C位的时代,一个总演“路人甲”的港剧面孔,似乎很难与“国家级哀悼”产生关联。可点进话题,人们才惊觉:这位被亲切称作“欢喜哥”的“绿叶王”,原来早已把根须扎进香港影视的半壁江山,也用半个世纪的光阴,把自己活成了“角色无大小,艺德有高下”的活标本。
1972 年,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迎来一批青涩新人:周润发、吴孟达、许绍雄。彼时谁也想不到,这个圆脸小眼睛的男生,会把“配角”二字书写得比主角更长久。五十余载,他交出超过 200 个角色——出租车司机、便利店老板、古惑仔跟班、廉政公署调查员……镜头往往只给他几秒,他却用“一秒入魂”的演技,让观众记住那张“街坊脸”。2014 年,《使徒行者》“覃欢喜”横空出世,一个亦正亦邪的卧底黑帮老大,被他演得痞气里带悲悯,笑纹里藏刀锋。TVB 万千星辉“最受欢迎男角色”大奖,终于把聚光灯打在这张陪跑三十年的脸上。领奖台上,他只是憨笑:“多谢观众不嫌弃我这张老脸。”
若翻开族谱,许绍雄的“隐藏彩蛋”足以让外界咋舌:广州高第街许氏,鲁迅夫人许广平是其族中姑奶奶,北京鲁迅中学里,他可堂而皇之与鲁迅画像合影,并笑称长孙周令飞为“表弟”。上世纪初,家族便经营玉石、盐务,家底雄厚。可这位“富 N 代”自踏入片场第一天,就开着一辆二手小破车,对旁人只字不提身世。剧组里,他永远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普通话发音不准,就提前几天把台词抄成拼音,拉着内地演员一字一句矫正。别人问他为何不自掏腰包做“带资进组”的大佬,他笑说:“观众认的是角色,不是族谱。”
许绍雄的“抠门”在圈内出名——一部手机用五年,一双球鞋洗得发白;可对需要援手的人,他从不吝啬。香港老人院每逢中秋、春节,总会迎来这位“神秘大叔”:提着亲手挑的月饼、蛋卷,陪长者下象棋、唱粤剧。云南地震、河南水灾,他的名字悄悄出现在捐款名单,却从不要求媒体曝光。2019 年,成龙在访谈中感慨:“爱国不是喊口号,是骨子里做的事。”被部分网友调侃“高调”时,许绍雄早用十年如一日的义工证、捐款回执,为这句话写下注脚。
CEPA 协议后,内地与香港合拍剧井喷,不少港星因语言障碍却步。许绍雄却硬啃普通话,把拼音标注满剧本,“n、l”不分就含着石子练绕口令;《狂飙》《破冰行动》里,他饰演的“港商”“线人”虽戏份不多,却让观众直呼“毫无违和”。他说:“既然吃这行饭,就要让观众信我是角色,而不是‘香港演员’。”这份较真,让他成为两地剧组最愿意邀约的“黄金配角”,也默默助推着文化互通。
2023 年深秋,许绍雄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 75 岁。女儿许蕙菁在社交平台晒出父亲最后的照片: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站在养老院门口,手里还提着那袋熟悉的蛋卷。配文只有一句:“爸爸杀青了,谢谢大家的掌声。”没有哀乐高奏,没有八卦深挖,就像他演过的无数小人物一样——悄悄离场,却把温度留在观众心里。
许绍雄用一生证明:演艺圈的“C 位”不只在镜头中心,更在观众的记忆里。他从未演过超级英雄,却用一个个小人物拼接出香港市井的浮世绘;他无需高声喊爱国,却用一部部合拍剧、一次次公益行,把“中国人”的身份刻进骨血。今天,当我们再回看《使徒行者》,听到“欢喜哥”那句“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才懂:角色会下线,但艺德与善良永远在线。谢谢你,许绍雄,让我们在光影里,看见平凡的力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