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提到东方不败这个角色,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形象,都是林青霞在徐克导演的电影《笑傲江湖》中那位红衣飘飘、英气十足的雌雄莫辩的人物。然而,这一形象刚一推出时,便遭到了小说原著作者金庸的强烈反对。那个时候,徐克才27岁,虽然拍过《刀马旦》和《英雄本色》等电影,但事业刚刚起步。通过黄霑的介绍,徐克认识了金庸,并向金庸保证,自己一定能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笑傲江湖》搬上大银幕。然而,在那之前,金庸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几乎都没有成功过。金庸当时对徐克所描绘的宏大蓝图感到非常满意,但谁曾想,电影拍摄时,徐克竟然将原著中的反派东方不败改编成了电影的主角。结果电影大获成功,林青霞凭借这一角色一炮而红,而金庸却怒不可遏。金庸认为徐克并不了解真正的武侠,甚至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与他合作。很多人以为金庸不能接受这次改编,是因为他过于固执,思想落后,但实际上,金庸的愤怒源自于徐克将他的作品当作自己的画布,并将其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进行了过度扭曲。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一、徐克的《笑傲江湖》缺少侠精神,侧重武技徐克与金庸之间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他们对武侠的理解上。徐克生于1950年,而金庸生于1924年,二人差距较大,不仅年龄上有很大差异,所接受的教育和经历也完全不同。金庸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正统教育,他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因此他在写作时往往融入更多的思想内涵。《笑傲江湖》便是金庸心血的结晶,他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方式,探讨了复杂的政治生态。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金庸的小说,不仅仅包含令人目不暇接的武功和招式,如吸星大法、独孤九剑和冲灵剑法,还描写了人性的复杂与政治斗争。例如,岳不群、左冷禅等人物塑造,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权力争斗,甚至对越南的政治产生了影响,成为当地政客用来讽刺对方的名词。金庸与梁羽生曾就武侠本质展开过讨论,梁羽生认为侠才是最重要的,金庸显然也同意这一观点。然而,徐克对武侠的理解显然偏向了武而非侠。作为动作片导演的徐克,追求的是武技的极致表现,而不是表达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在徐克的电影中,他更注重的是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受,而不是传递深刻的思想或文化内涵。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比如,在徐克的《笑傲江湖》电影中,最令人惊讶的就是将林青霞这样以演绎爱情片为主的演员,选为东方不败这一角色,且完全打破了性别界限,演绎了一个雌雄同体的人物形象。林青霞不仅仅是一个外表美丽的女性,她的演绎也充满了霸气,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这种风格,明显是徐克为追求票房效果而选择的商业策略。徐克在《新龙门客栈》等作品中的风格同样突出,偏向打破传统,追求极致的动作和视觉冲击力。电影中的鞑靼人切菜刀砍人、张曼玉光着身子跳上房顶唱歌等桥段,都突出了武技而非侠义的精神。这些极端的表现手法,完全不符合金庸的武侠理念,金庸本身从未想过笑傲江湖应该成一部商业化的、充满娱乐效果的动作片。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二、徐克拍《笑傲江湖》突破了金庸的底线关于小说改编的电影,许多人会在观看后抱怨和原著不符,但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导演和小说作者的思维方式本就不一样。徐克拍摄《笑傲江湖》时,根本没有考虑故事中的精神内涵,而是想着如何做一部卖座的商业电影。他的思路非常明确:拍摄一部满足观众口味的电影,而不是单纯忠实于原著。
![]()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徐克意识到,观众已经对《笑傲江湖》原著中的老套情节感到厌倦,因此他必须给这个故事带来新的看点。他选择了林青霞饰演东方不败,这一突破传统的选择,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然而,金庸的《笑傲江湖》原著本身在出版时已经足够震撼,并不需要通过戏剧化的改编来吸引观众。金庸的小说强调的是人物的复杂性、哲理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映射,而徐克则将这一切都简化成了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动作戏和情感冲突。作为《笑傲江湖》的原作者,金庸自然无法接受自己作品的这种魔改。徐克的电影虽然商业成功,但它的内容和金庸的原著几乎没有太多相似之处。金庸的怒火也就可以理解了,他觉得徐克借着自己的小说之名,做出了完全背离原著精神的改编,因此愤怒地表示,徐克以后不再有机会改编他的作品。结语对于金庸来说,徐克的《笑傲江湖》无疑是对他小说的严重曲解。徐克的电影除了借用了人物的名字,几乎没有其他地方与原著相关。虽然徐克的电影成功地迎合了观众的需求,但它是否能称得上武侠,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自古龙将武侠小说变得更具悬疑和探案色彩后,武侠这个词似乎已经变得更加宽泛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