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电影节那晚,王传君弯腰捧起影帝奖杯时,闪光灯亮成一片星海;而同一时间,白百何早已飞离现场,只留下一句“还能这么操作”的微博,炸翻了中文互联网。网友的怒火一路烧到王传君的评论区,有人骂“水帝”,有人质疑黑幕——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直接的疑问是:白百何为什么生气?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颁奖前一晚,《门锁》剧组接到通知:影片只拿到“最佳配乐”,演员奖项颗粒无收。白百何团队当场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第二天所有媒体采访。可凌晨时分,团队又改口愿意接受采访,但条件是必须在影帝群访之后,且必须安排单独机位。媒体排期早已敲定,统筹只能无奈拒绝。于是,“不被尊重”的说法就这么传开了。

这操作并不陌生。2019年釜山电影节,《妈阁是座城》同样空手而归,白百何通过经纪人告知导演李少红:“私人行程已满,不走闭幕红毯。”片方怕得罪主办方,连夜将她的名字从官网嘉宾名单撤下,结果外媒报道口径变成“中方主演临时消失”,场面一度尴尬。

说白了:没拿到奖,就让剧组和电影节一起背锅。

更绝的是她那招“模糊子弹”。微博那句“还能这么操作”没点名、没配图,粉丝自然脑补成“被黑幕”“被做掉”。王传君和评委会主席文晏的评论区瞬间沦陷,“水帝”“保奖交易”等词条满天飞。逼得王传君在群访中特意补了一句:“谢谢白百何老师带戏”,才勉强圆回场面。

圈内人最怕的,就是这种“话不说透、尾巴不剪”的脾气。真委屈,大可像郝蕾当年在澳门影展那样直言:“评委不懂表演。”或者像秦昊低调喝酒,第二天照样坐前排。可她偏不——不说清楚,却留下想象空间,杀伤力最大,还不得罪人,technically。

有人翻出她当年获百花影后时的发言:“演员是服务行业,观众是老板。”如今看来,像极了离职PPT里的漂亮口号。圈子不大,选片人之间消息灵通,一次“难配合”的记录,下次邀约就可能绕道。东京评委中两位华语熟面孔已私下表态:“短期内不考虑她的项目。”

有人说,流量时代黑红也是红。但电影圈不是综艺场,电视剧可以靠话题注水,电影节却是真金白银拼口碑的地方。一次任性,丢的不只是个人脸面,还有整个剧组未来几年的国际跑道。
最惨的是《门锁》的年轻制片人,第一次冲击A类电影节,卖片全指望男主拿奖的热度。如今头条全被“白百何甩脸”占据,预售询盘直接砍掉三成。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红毯空椅子的照片,配文:“江湖险恶,先学会不摔椅子。”
网友爱看明星翻车,可同组工作人员才懂这锅有多重。灯光、场记、海外发行——一年心血,被她一条微博打了对折。
白百何演技不差,小妞电影时代曾扛起十亿票房,这是事实。但“专业”二字,写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藏在细节里:颁奖礼结束合影,能不能等工作人员五秒钟?发布会超时,能不能少补一次妆先让翻译收工?明知媒体会放大每一句牢骚,还愿不愿意把情绪关在后台?
行业在升级,观众在换血,老一辈“耍大牌”的通行证早已过期。国际影展的座位表,只认作品态度,不认明星光环。东京这场闹剧,给所有想出海的剧组提了个醒:选演员,先看配合度,再看流量。毕竟,没人想第二次在红毯上对着空椅子,向全世界解释——“我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