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光熠熠,歌坛巨星周深福州演唱会现场,激情四溢,互动环节更是引发全场尖叫,瞬间成为网络热议焦点!??
??“你们来自哪里?”
??“中国台湾!”
??周深与歌迷的温馨互动,犹如一股清流,温暖了无数人的心,也让他再次成为焦点人物。
??出道11年,周深凭借《大鱼》、《灯火里的中国》到《小美满》等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唱响国内外,巡回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那么,他的歌声究竟有何魅力?近日,记者独家对话周深,揭秘歌声背后的故事。
??记者:歌为心声。你最想给大家呈现什么样的音乐?
??周深:从心出发,是创作的起点。我不会去创作或者演唱自己都不被感动的作品。尤其是在这么多场演唱会后,我更加明确这一点。看到从各地赶来的歌迷,看到从七八岁到七八十岁的歌迷,大家因为音乐聚在一起。我时常感觉在和不同时空的自己“对话”。
??《空壳》有句歌词,“我欣然都接受,空和满在此刻换手”。我时常想,音乐创作不正是如此吗?就是一个把自己装满、再将满载卸下、不断出发的过程。我用音乐写自己的人生日记,而每一页都有与我同频的人们,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记者:你曾说,“希望做一个‘新人歌手’,永远带给大家新鲜感。”怎样营造这种新鲜感,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歌者自身的辨识度?
??周深:音乐永远在释放我们的想象,像水和容器。你的想象是方的,音乐就是方的;你的想象是圆的,音乐就是圆的。多好啊!音乐能盛满世间的故事。而我能做的,就是“绞尽脑汁”表达我对音乐理解的极限,保持站上舞台的敬畏感——我永远在想,怎样面对第一次听我唱歌的人。
??每当全场合唱《灯火里的中国》《若梦》,我的心中都满是感动。唱一万次,我都还想再唱一万零一次!“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像我唱《大鱼》,从没有“轻松驾驭”的感觉,每次演唱的心境都是新的,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故事带进去。所以前奏响起,我还是非常紧张,能感受到它对我的非凡意义。每一首歌都是我与音乐的链接,都是我和自己、和更多人情感产生的链接,我无比珍惜。这也许就是“周深”的辨识度。
??记者:《灯火里的中国》《大鱼》等歌曲在海外也都有很好的反响和传播度。这种跨越国界、打动人心的力量是什么?流行音乐怎样更好挖掘、利用民族文化和音乐传统?
??周深:读书时,我给国外老师们听《大鱼》,他们会感慨“这是你们中国音乐的样子”。我在《大鱼》尾声的哼唱,结合了美声唱法,而咬字和旋律是中国风格的。我当时就在想,“不一样”真的很有魅力!把自己的味儿唱足,就会吸引别人,反之,一味迎合会失去特色。
??“中国风”的路很宽广。越来越多年轻人为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注入新的生命力,有电琵琶,有阮和吉他的跨界。“民族 流行”从来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它需要不割裂的融合,能把听众带入中国风格的意境中去。我会从听众角度去听自己的歌。比如,以故宫为主题的《光亮》中加了段戏腔,这种感觉像什么呢?有点像水墨画泼墨的那一笔,像诗歌抒情的段落,人们会愿意在这个意境中停留。听好歌,便是这样的心情。
??记者: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歌手,有评论甚至认为歌曲留住听众的时间已经进入“7秒副歌”时代。面对庞大的创作覆盖面和创作主体,你怎样看待流行音乐的核心竞争力?
??周深:现在任何一首歌曲都有可能在某个瞬间、不同渠道被大家听到,更加百花齐放。音乐有自己的功能性和丰富性,无法用单一标准去判定。比音高?高音、中音、低音,各有其美。比风格?每个风格的味儿都不同,关键是掌握好你自己音乐风格,有自己的味儿。
??最近,我有幸作为师资团的一员,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音乐人才选拔节目《中国唱将》,去寻找更多能代表国家舞台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了一种使命感!因为站在台上的他们,也是那个曾经渴望被听见的我。
??记者:对自己的未来,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周深:我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孩子,现在成了一名歌手,那么多的舞台向我敞开,这是我小时候不敢
(埋珠有效果吗))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