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欧洲奢侈品的百年叙事中,工艺与传承始终是贯穿品牌兴衰的脉络。1846年,LOEWE从马德里的皮革工坊起步,凭借卓越工艺在1905年成为西班牙王室御用供应商;近一个世纪后,Longchamp在巴黎以一款皮革烟斗起家,其后来风靡全球的“Le Pliage”折叠包,成为实用美学的代名词,这些品牌以时间沉淀技艺,用代际传承塑造价值,曾长期主导全球奢侈品的话语权。
然而,当世界时尚的版图悄然重构,一种截然不同的设计哲学正在东方崛起。
中国本土品牌Songmont山下有松从匠心工艺出发,用美学与实用性并顾的手法拉开了东方设计的序幕。2013 年,付崧背着笨重的电脑包步履匆匆。这位清华美院出身的设计师遍寻市场,却找不到一款兼具实用功能性与简约美学的电脑包,便立志要设计一款轻便时尚的电脑包,所以当付崧与擅长缝纫的母亲联手,用一周时间手工缝制出第一款祖母绿牛皮电脑包时,她们或许未曾想过,这针脚里藏着的不仅是解决需求的巧思,更是 “慢哲学” 驱动 “快增长” 的商业密码。
这种慢哲学首先体现在对产品的极致打磨上。一款菜篮子包从构思到落地打磨了 5 年,新品研发周期从180天延长至365天,材质选择上全粒面头层牛皮、意大利芬尼斯边油、⾏业标准之上的304不锈钢是标配,部分产品更采用海洋垃圾回收制成的环保皮革,连胶水都取自天然橡胶,这种对品质与环保的极致追求,贯穿于从材质选料到工艺打磨的每一环节,旨在兑现“可陪伴用户五年、十年”的长期承诺。
中原文化表达的从容不迫,更彰显了品牌的底气。Songmont 的设计从不追逐潮流热点,而是从中原美学中汲取灵感,滩时托特包的纹理源于黄河滩地的自然肌理、挂耳屋檐包以古建筑轮廓勾勒简约线条、循迹系列是山行至甘南后的在地探寻,以古老编织中的虎为灵感,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的创作方式,没有速效的公式可循,却让每款包都可以成为经典。
在坚守慢哲学的同时,Songmont 的增长曲线却呈现出惊人的 "快"。据互联网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销售额破亿,2024 年逼近5亿元,2025 年天猫春季新品成交增长超 250%,已经成为当下国产千元女包的一个首选项了。
Songmont 敏锐捕捉到消费市场,将核心客群锁定在 25-40 岁的城市中产女性,她们拒绝被标签定义,愿为品质、审美与情感价值买单。品牌推出的八大场景系列包袋,从通勤到旅行全面覆盖,而 "终身免费清洁、补色、链条修整" 等售后服务,更将产品价值延伸至使用全周期,互联网有数据显示,Songmont30% 的用户来自口口相传的口碑推荐,复购率稳居行业新锐品牌榜首。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慢运营,最终转化为市场增长的加速度。
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今年品牌创始人付崧和联合创始人王捷入选被誉为“时尚界奥斯卡”的BoF 500榜单,与郑钦文、Robert Wun等共同成为当年仅有的8位中国入选者;《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国际权威媒体也将其誉为代表中国新时尚力量的“黑马”,完成了从行业认可到公众影响力的传导。今年又再次亮相巴黎时装周,构建了一个从文化根脉、产品匠心与美学体验的完整闭环,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全新范式。
另外山下有松与New Balance合作推出“循迹系列”共创鞋款。该系列从中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象征无畏的“虎牙”纹样融入New Balance经典鞋型,同时将西藏传统工具“乌朵”的编绳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可拆卸的“种愿结”装饰。这一巧妙设计,既延续了结绳记事的古老智慧,又以当代手法诠释了“循时光之迹”的主题,为经典跑鞋注入了全新的中原美学叙事。
Songmont始终遵循与理念共鸣者同行的原则。从法国国宝级演员于佩尔(Isabelle Huppert)手持“菜篮子”包漫步巴黎街头的从容,到马思纯携“滩时托特包”展现的都市松弛感,再到英国时尚博主钟小姐(Alexa Chung)以“循迹敞口托特包”诠释的飒爽干练——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以真实自然的日常使用,共同诠释着品牌高效、自在、无负担的“松系生活”态度。无论是应对日常通勤的多种收纳需求,还是满足短期差旅的时尚搭配,其产品都以出色的实用性与独特的松弛感,自然而然地融入消费者的生活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线下空间也是山下有松传达美学的重要载体。今年10月新增其在上海IFC国金中心打造的“潮汐玄月”以宋代画意为灵感,构建了光影流转的视觉叙事;太原万象城的“塬梁上风”则通过在地材料与可持续设计,建立品牌与中原土地的情感连接;南京万象天地的“石城寻径”呼应古都历史文脉,塑造出探索性的动线布局。这些空间共同完成了从商品销售到文化体验的功能转换,为消费者提供了沉浸式的美学体验。
纵观其发展路径,Songmont的成长脉络清晰可见:从产品理念到跨界合作,从国际认可到用户共鸣,其战略始终围绕“长期主义、文化表达与美学体验”等维度展开,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具参考价值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