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闸蟹还没上市,人们已经穿上了羽绒服。”“大家刚把压箱底的羽绒服翻出来吧?地铁里闻到了樟脑丸味。”近日,北京发布寒潮大风蓝色预警,羽绒服一夜间成为街头“标配”。
今冬羽绒服流行趋势呈现出诸多新特点:科技元素广泛融入,提升保暖性能,户外风格成主流设计方向,国产羽绒服则凭借高性价比、品质升级及国际化亮相,推动市场迈入“国货时代”。
科技元素融入提升穿着体验
据央视报道,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羽绒服消费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3300亿元,而中国的功能性服装正以近1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
鹅绒凭借其优异的保暖性能,近年来几乎成为高品质羽绒服的标配。消费者对于绒的品质需求还体现在对充绒量、蓬松度、清洁度等具体参数的关注上。一些品牌采用高标准的白鹅绒,结合先进的锁温技术,如四层防风、五层锁温等,有效提升了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同时解决了羽绒结坨等问题,为“怕冷星人”提供了更持久的保暖体验。
2025年,羽绒服也有“科技范儿”。石墨烯、气凝胶、五防等科技在羽绒服面料或填充材料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某国产羽绒服品牌采用航空材料气凝胶,能抵御零下30℃的严寒。不过,消费者对于这些科技的态度较为理性,认为“有则更好”,但愿意为功能性多花钱的并不多。社媒平台数据显示,部分消费者认为羽绒服上的科技营销成分大,实际效果可能达不到宣传水平。但从行业端来看,科技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羽绒服的性能,如减少钻绒、提高防风防水性等。
款式风格多样化户外风受青睐
在电商平台发布的秋冬服饰趋势中,今年最受欢迎的羽绒服风格中,轻薄羽绒服、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和派克大衣式羽绒服排在前三,均与户外风有关。
其中,轻薄羽绒服不再是传统的“奶奶款”羽绒内胆样式,而是在版型、配色、绗缝等方面不断进化,既美观又实用,可作为大衣、冲锋衣里面的保暖层,也适合在温暖天气或室内穿着,符合都市白领“层层能见人”的穿衣理念。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则兼具户外功能性和性价比,一件衣服可穿三季。派克大衣式羽绒服结合了时尚、户外风和实用性,为寒冷天气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此外,女装羽绒服在色彩上大胆突破,款式趋向截短设计;男装则偏爱大廓形与机能风,户外场景穿搭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在购买羽绒服时,除保暖性、实用性、价格等“刚需”因素外,设计感、时尚感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有品牌通过与博物馆、艺术家等联名,采用渐变色拼接、绗缝线条优化等设计手法,打造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时尚感的羽绒服。
实力不断显现国产羽绒服崛起
国产羽绒服凭借高性价比与持续提升的品质,赢得国内消费者广泛青睐。随着国产品牌综合实力跃升,羽绒服市场正式迈入“国货时代”,一批兼具硬核科技、精湛工艺与原创设计的中国品牌,打破了国际大牌对高端领域的长期垄断。
在专业展会与国际舞台上,国产羽绒服的实力不断显现。今年8月末,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融合尖端科技、智能温控与时尚设计的冰雪服饰集中亮相;10月的巴黎时装周上,中国羽绒服品牌亦携创新系列登场,以专业与时尚并重的姿态,在全球时尚舞台展现中国服饰的全球化愿景。
国产羽绒服的突破,源于对品质与技术的深耕。一方面,有品牌坚持高标准用料,采用大朵珍稀绒朵,并在防水、抗菌、蓄热等技术领域加大研发,部分产品还融入定位求救等功能性设计,提升特殊场景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有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穿着体验,打破“羽绒服只适合严寒”的固有认知,例如推出模块化设计产品,通过可拆卸组合实现多季、多场合穿着;或运用立体剪裁与创新充绒工艺,在保障保暖性的同时,减轻衣物重量,打造“无束缚感”的轻盈穿着体验。
文/本报记者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