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张天爱穿着水蓝色镂空礼服踏上戛纳红毯时,简直像把地中海的海浪披在了身上。裙摆高开叉的设计让她每走一步都像人鱼刚刚学会用双腿行走,灯光打在她瓷白的肌肤上,连见惯大场面的外媒摄影师都忍不住多按了几下快门。
谁知这张惊艳四方的红毯照飘洋过海回到国内社交平台,却像往滚油锅里泼了瓢冷水。有人皱着眉头说这打扮活像夜总会的迎宾小姐,还有人撇着嘴点评“这味儿不太高级”。最伤人的是那句“瞧她谄媚的表情,下一秒该说老板晚上好了”,刻薄得让人想起校园里往课桌塞小纸条的坏男生。

其实仔细瞧瞧,那些批评声大多绕着“太暴露”三个字打转。有人说都当明星了何必搞擦边,有人痛心疾首说时尚和低俗明明两回事。倒是没人否认她身材确实像雕塑家精心打磨的作品,只是争议的焦点都落在布料覆盖面积的数学题上。

说来也怪,当年《太子妃升职记》里她穿着剧组穷得叮当响的改良古装,用薄纱和蚊帐都能穿出倾国倾城的效果。那会儿观众爱她灵动狡黠的眼神,爱她能把雷人台词念得理直气壮的功底。如今她站在国际红毯上,礼服价格翻了几百倍,反而有人开始怀念当初裹得严实的小成本制作。

这让人想起化妆台前常有的纠结时刻——描眉画眼时怕太浓艳显得风尘,淡扫蛾眉又担心不够惊艳。女明星的红毯造型何尝不是在走钢丝?保守些被笑土气,大胆些又被骂艳俗。那件引发争议的镂空礼服此刻静静挂在衣橱里,大概也想不通为什么同样的剪裁在戛纳是时尚艺术,传到国内就变成了道德考题。

不过话说回来,当年穿着蚊帐嫁衣都能杀出一条血路的姑娘,什么风浪没见过。红毯照片的像素会模糊,网络争吵的热度会消散,但演员履历表上《太子妃》这样的代表作,就像藏在首饰盒最底层的珍珠,任何时候掏出来都温润生光。
或许再过十年回头看这场争议,我们会像现在看民国时反对女性穿泳装的报纸一样发笑。审美从来都是流动的河,今天溅起水花的石子,终将成为河床里圆润的鹅卵石。只是不知道到时候,又会有哪颗新星穿着什么惊世骇俗的装扮,在某个红毯上掀起新的波澜呢?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