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据媒体报道,今年流感季较往年提前到来,且主要流行的毒株为甲型H3N2,专家提醒大众对该毒株免疫力较低,需要引起重视。
流感年年有,今年有点特别。随着天气转凉,流感病毒又开始“蠢蠢欲动”。不过,今年的流感病毒换了“马甲”——从去年的甲型H1N2变成了今年的甲型H3N2。这意味着我们对这种变异后的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更容易被感染。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甲型H3N2流感?
简单来说,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变异能力最强,也最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H和N则是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英文缩写,它们就像病毒进入我们细胞的“钥匙”和帮助新病毒逃离细胞的“剪刀”。
H3N2就是其中一种组合。它可不是什么新型病毒,早在1968年就出现过,在全球造成了大规模流行。半个多世纪以来,H3N2一直在人群中传播,但它很“狡猾”,会通过不断的抗原漂移(微小变异)来逃脱我们免疫系统的识别,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可能反复感染H3N2,也是为什么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的原因。
感染H3N2会有哪些症状?
被H3N2感染后,通常不会“温柔以待”。与普通感冒相比,它的症状往往更严重,发病也更急:
高烧不退:体温常迅速升至39-40℃,而且持续3-5天,不容易退去。
全身症状明显: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感非常严重,常形容为“像被卡车撞过”。
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咳嗽可能相当剧烈且持久。
其他可能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尤其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流感不是“重感冒”,它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流感病毒传染性很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
接触传播: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再触摸自己的口、鼻、眼。
气溶胶传播:在相对封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
患者在出现症状前1天到发病后5-7天都具有传染性,这无形中增加了防控难度。
最危险的是这几类人!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感染流感,但以下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格外警惕:
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常伴有慢性基础病,是流感最脆弱的人群。数据显示,老年人感染流感后死亡风险远高于年轻人。
婴幼儿和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且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更容易暴露于病毒。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孕妇:怀孕期间免疫系统、心脏和肺部都会发生变化,使孕妇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流感并发症。孕中期和孕晚期风险更高,但好消息是,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保护宝宝出生后头几个月的健康。
有慢性基础病患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阻肺)、心脏病(尤其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肾病、肝病、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肥胖者: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人群,感染流感后重症风险增加。
如何科学预防H3N2流感?
面对来袭的流感,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做好以下防护措施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一、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异,疫苗成分每年都会更新,所以需要每年接种。最好在流感季开始前(10月底前)完成接种,但整个流感季任何时候接种都不晚。特别是上述高危人群,更应优先接种。
二、做好日常防护措施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餐前便后、触摸口鼻眼前。
戴口罩:在流感高发期、人群密集场所或医疗机构,佩戴口罩能有效阻隔飞沫传播。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减少手部与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接触。
保持社交距离:与有流感样症状的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加强通风:在室内场所,定期开窗通风,降低病毒浓度。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管理压力,让身体有更强的抵抗力对抗病毒。
三、得病后正确处理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
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减少与他人接触。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使用后妥善处理纸巾。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结语
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一种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面对今年提前到来且以H3N2为主的流感季,我们既不能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更需要提前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也就是保护了我们身边那些脆弱的人。行动起来,接种疫苗,做好防护,让我们平安度过这个流感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