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流感季节来临,身边总有人不幸“中招”。不少人存在这样的想法:“我去年刚得过流感,今年应该没事了。”甚至有人认为,得过一次就能获得终身免疫。这其实是一个普遍且危险的误解。流感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其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使得人体难以建立一劳永逸的防护盾,这也导致部分人群会反复感染,甚至在一个流感季内都可能多次“中招”。
一、 为何流感无法“一次了之”?
要理解为何流感无法提供终身免疫,关键在于认识流感病毒的“善变”特性。我们的免疫系统确实有记忆功能,当首次遇到某种特定病毒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以便下次迅速识别并消灭它。然而,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其表面蛋白(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结构非常容易发生改变。
这主要归因于两种机制: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抗原漂移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累积的微小、持续的变异,这好比病毒换了一顶“新帽子”或一件“新外套”,让免疫系统无法立刻认出它。这正是为什么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版流感疫苗的原因——疫苗成分需要根据当年预测的主流毒株进行更新。而抗原转变则是一种更剧烈、更突然的变化,可能导致全新的病毒亚型出现,人类对此普遍缺乏免疫力,从而引发大流行。
因此,即使您今年感染了甲型H3N2病毒,身体产生的抗体也主要针对这个特定毒株。明年若出现一个经过“抗原漂移”的H3N2新变种,或者您遭遇了甲型H1N1病毒,原有的抗体防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导致再次感染。

二、 这三类人群最易反复感染
在流感面前,并非人人平等。以下三类人群由于自身免疫状态或生理特点,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反复侵袭。
首先是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仍处于发育和成熟阶段,好比一支“新兵部队”,首次面对多种病原体,尚未建立起丰富的“抗体库”。此外,学校、幼儿园等场所人员密集,接触频繁,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数据显示,儿童流感感染率和发病率通常是成年人的1.5至3倍,是整个流感传播链中的关键环节。
其次是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例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这些慢性疾病本身就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使得身体在应对流感病毒时“战斗力不足”。同时,流感感染本身又会加重其原有疾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显著增加住院和死亡风险。
第三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会逐渐衰退,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衰老”。这意味着老年人不仅产生抗体的能力和速度下降,免疫细胞的活性也会减弱。因此,他们即使接触了少量病毒也更容易感染,且感染后发展为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远高于年轻人。
三、 建立有效的科学防护策略
既然无法依靠一次感染获得永久保护,我们就需要采取更主动、更科学的策略来应对流感的威胁。
最核心的措施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是模拟一次不发病的感染,安全地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虽然疫苗无法提供100%的保护,但它是预防感染、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此外,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这包括在流感高发季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眼口鼻。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结语
流感病毒的善变本性决定了我们与它的斗争是一场持久战,而非一次性的战役。摒弃“一劳永逸”的幻想,认清自身所属的风险群体,并采取每年接种疫苗等持续性防护措施,才是守护我们及家人健康的坚实盾牌。在充满变数的病毒面前,科学的认知和积极的行动是我们最可靠的免疫力。
)
)

)
)

)
)
)
)
)
)
(下巴不对称为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