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孕妇因怀孕超35周登机被劝离”的新闻引发关注。据报道,一位孕妇在登机后告知空乘自己孕期已超过35周,要求特殊照顾,但最终在警方介入下与丈夫离开飞机,导致航班延误一小时。西藏航空客服后续回应称,怀孕满35周(含35周)及以上的孕妇、孕产期在四周之内的孕妇、孕产期临近但无法确定准确日期、已告知为多胎分娩或预计有分娩并发症的孕妇,还有产后不足七天的产妇,出于安全考虑,西藏航空不向有上述情况的乘客提供运输服务。这是基于航空安全与孕妇健康的风险考量。
为什么航空公司会有这样的规定?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气流颠簸、气压变化等状况,而孕晚期孕妇发生宫缩、早产、血栓等风险显著增加。万米高空中一旦出现紧急分娩或并发症,难以提供及时医疗救助,可能危及母婴安全。这类规定本质上是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而非“刻意为难”。
那么,除了乘机有禁忌,整个孕期还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呢?下面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科普指南。
孕期出行这些信息提前了解
乘机规则详解:
<32周:大多数航空公司视同普通旅客,但建议携带近期产检报告以备查验。
32-35周(含):这是“关键期”。必须提供在乘机前72小时内由医院(通常是县级或二级甲等以上)开具的《适宜乘机证明》,并且本人需要签署航空公司的《风险告知书》。
≥35周:严禁乘机。这是绝大多数航空公司的统一规定,没有例外。

孕期乘机实用指南:安全细节要记牢
提前确认航空公司规定:购票前主动联系客服,说明孕周和身体状况,确认是否需要医疗证明、是否有特殊服务(如前排宽敞座位),避免到机场后无法登机;
备好必备物品:随身携带产检手册、医疗证明、常用药品(如补铁剂、止吐药),以及孕妇枕、一次性拖鞋等,方便途中休息;
注意飞行中的防护:选择靠过道的座位,每隔 1 小时起身活动 5-10 分钟,做简单的拉伸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全程系好安全带,腰带避开腹部,系在大腿根部;避免久坐不动,可穿弹力袜预防血栓;
合理安排行程:尽量选择飞行时间较短的航班,避开恶劣天气时段;登机前不要空腹,也不要吃得过饱,避免高空颠簸引发肠胃不适;
不适及时求助:飞行中若出现腹痛、头晕、胎动异常等情况,立即告知空乘人员,寻求紧急帮助。
特殊情况备选方案:避免冒险出行
若孕周已接近 32 周,或身体状况不稳定,建议优先选择高铁、自驾等地面交通,虽然耗时可能更长,但颠簸更少、环境更稳定,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停靠就医。若必须乘飞机,务必提前告知家人行程,携带紧急联系人电话,确保途中能随时沟通。
孕期出行的核心是 “安全第一”,航空公司的相关规定并非 “不近人情”,而是基于无数案例总结的安全准则。准妈妈们不必为了 “特殊照顾” 强行登机,提前了解规则、评估自身状况,选择最稳妥的出行方式,才能既保障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也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让旅途更安心顺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