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风向标 风电装机目标翻番!10月20日,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相比2026年的目标,年均装机量翻番。
该宣言倡议,在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指引下,综合资源潜力、技术能力、产业链韧性和市场消费需求,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到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助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
2026年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曾提出,“十四五”期间须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为5.79亿千瓦,同比增长22.1%,今年1至8月新增装机容量为5784万千瓦。此前2023年和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分别为7566万千瓦和7982万千瓦,近三年装机量已超过《风能北京宣言》设定的年均6000万千瓦的目标。
本次《风能北京宣言2.0》进一步提高装机目标,将未来5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从6000万千瓦提升至1.2亿千瓦,实现翻倍;2030年累计装机容量目标也从8亿千瓦提升至13亿千瓦,这一积极调整有望显著增强行业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今年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多个重大项目陆续建成,开发规模稳步扩大。8月30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东营完成吊装。据央视新闻报道,位于福清的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进入设备检测阶段,预计今年内全面投用,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试验基地。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4420万千瓦,占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一半以上。全球市场方面,《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展望》报告显示,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230吉瓦,中国深远海风电项目被列为国际合作核心增长领域。
我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能源中的海上风电单列出来,地方政府如福建、广东等地也推出政策加快行业发展。
财信证券研报表示,看好风电设备“两海”战略在当前时点的新进展,产能出海有望助力企业在海外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并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十五五”期间国内深远海风的破局也有望缓解企业在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提升整体资产质量。
A股中属于风电设备、风力发电细分板块的个股共有41只,10月以来普遍回调,平均下跌2.35%。下半年以来,共有13只风电概念股获得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占比超过总数的三成,其中新强联、威力传动、大金重工的机构调研家数在100家及以上。
新强联调研机构家数居首,共有168家,在调研活动中,公司表示在风电轴承领域持续深耕,已具备大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偏航变桨轴承的批量供货能力,产品覆盖陆上及海上机型,在盾构机轴承和海工装备领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变化。
从业绩上看,目前广大特材、中绿电已发布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广大特材净利润预增,中绿电为预减。双一科技已正式发布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5.25%。广大特材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13.92%左右。公司表示,募投项目效益显现,风电齿轮箱零部件项目产能逐步释放,机加工设备平均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加工产值给予公司较大贡献,并因产能释放而有效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