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大地震”:英伟达不甘心 中国市场痛失机遇 99xcs.com

全球化进程中的复杂博弈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决策。近期,三家企业的经历展示了这一过程的艰难与复杂。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纽约的一次活动中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痛心和惋惜。他表示,美国实施的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自2022年起,英伟达A100/H100芯片被禁运,2023年特供版A800/H800再次受阻。为符合美国出口规定,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开发了H20特供芯片,但这款芯片最终仍遭禁售。中国市场对英伟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切顺利,本财季H20芯片出货收入可能达到20亿至50亿美元。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黄仁勋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并且竞争对手正在崛起。中国国产算力持续突破,AI芯片发展迅速。最具代表性的寒武纪思元590在推理性能上已可比肩国际巨头。此外,黄仁勋最担忧的是CUDA开源生态受到冲击。全球开发者基于CUDA构建了英伟达的帝国,但如果中国转向其他开源框架,英伟达的优势将面临瓦解。

阿斯麦也面临类似困境。尽管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高达42%,但公司CEO傅恪礼预计这一比例将在2026年明显回落。阿斯麦的DUV光刻机贡献了其在中国市场收入的70%,而更先进的EUV设备因政府限制无法进入中国。这种依赖关系使阿斯麦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崛起,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取得了显著进展。阿斯麦需要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中寻找新的增长机遇。

安世半导体的情况更为复杂。作为闻泰科技全资控股的企业,安世半导体受到美国新一轮出口管制的影响。荷兰政府依据1952年《物资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并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CEO职务。闻泰科技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并采取了法律行动。安世中国的产能占据整个集团的70%,并且在技术、人力、供应链等方面实现了本地化。安世中国强调其合法合规运营,并驳斥了荷兰总部关于产品质量的质疑。

这些企业的经历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企业打压违背了全球化趋势和经济规律,阻碍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降低了全球分工合作效率。长远来看,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局部的“小院高墙”难以持续,最终将土崩瓦解。每个企业都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做出选择,无论是不甘心、不由己还是不屈服,都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次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