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推动使脑机接口和固态电池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密集利好,七部门明确2027年技术突破目标,多地医保政策加速临床应用;固态电池则进入量产倒计时,丰田和宁德时代等巨头计划在2026至2027年间实现产业化。

脑机接口产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临床落地过渡的关键阶段,政策端的医保赋码绿色通道与地方研发补贴,加上多中心试验的突破,推动产业加速发展。受益个股集中在植入式设备、临床转化与非侵入式应用三大领域。

创新医疗作为脑机接口临床进展最明确的企业之一,其参股的博灵脑机已完成100多例患者临床测试,计划2025年启动50例试验,覆盖瘫痪、癫痫等适应症。公司医用版产品进入多中心临床关键阶段,直接受益于医保收费项目落地带来的临床需求爆发。

三博脑科与清华大学共建临床转化中心,联合研发的“北脑一号”无线植入系统已完成5例患者植入,2024年预计开展超200例脑机接口手术。作为神经外科专科医院龙头,公司在植入式设备落地中具备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直接承接手术量增长红利。
翔宇医疗以“脑机接口+康复设备”一体化整合为核心优势,已构建多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随着医疗康复成为脑机接口首个落地场景,其设备整合能力有望快速转化为市场份额。
科大讯飞通过“AI+脑机接口”双驱动布局,与高校合作开发非侵入式脑电交互技术,聚焦教育、康复场景。其参与设立的脑控科技公司已在医疗领域推进技术落地,受益于消费级与医疗级非侵入式设备的市场扩容。
冠昊生物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研发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中标工信部专项,信号采集精度达微伏级。同时公司的生物型硬脑膜补片为脑机接口手术提供基础保障,形成“器件+耗材”协同优势。
固态电池产业已逼近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关键拐点,丰田2026年试产、宁德时代2027年量产的时间表明确。产业链中的电解质材料、正极适配材料及核心设备企业将率先享受产能释放红利,技术路线清晰、客户绑定紧密的标的更具确定性。
上海洗霸是国内唯一实现LLZO氧化物电解质量产的企业,良品率达98%,成本较进口低50%,独家配套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项目。2025年产能扩至2000吨/年,主导国标制定,在氧化物路线中占据绝对先发优势。
天赐材料是全球最大硫化物电解质前驱体供应商,市占率60%,独创连续化生产技术使成本较日韩对手低35%。已与卫蓝新能源签订10万吨级供货协议,直接受益于硫化物路线在高端乘用车领域的渗透。
赣锋锂业全球唯一全技术路线布局的企业,重庆基地硫化物电解质量产线已投产,成本较日本低40%,配套东风岚图、蔚来ET7等车型。2025年氧化物电解质产能达万吨级,充分享受技术路线红利。
当升科技在固态锂电材料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半固态正极材料已批量导入清陶、卫蓝、赣锋锂电等主流客户,应用于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场景。获宁德时代50亿元长单,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先惠技术与清陶能源的合作研发进展显著,2025年6月已完成固态电池核心装备交付,设备运行稳定且实现工艺创新突破,成功落地中试应用。在全固态电池装备国产化浪潮中具备先发优势。
先导智能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固态电池全段设备的企业,干法电极设备市占率70%,已斩获宁德时代、辉能科技等头部客户订单。随着量产线加速建设,设备需求将进入爆发期。
宁德时代突破界面阻抗难题,2025年半固态电池进入装车测试阶段,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量产,与宝马合作开发续航超1000km车型。手握超2000项固态电池专利,供应链话语权无可替代。
尽管两大赛道利好明确,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脑机接口领域多数企业仍处于临床阶段,商业化周期较长可能导致业绩兑现不及预期;固态电池则面临技术路线之争(硫化物与氧化物尚未定型),且关键材料产能不足可能制约量产进度。
投资逻辑上,应聚焦“利好直接兑现”的核心标的:脑机接口优先选择临床进展明确(如创新医疗)、具备场景整合能力(如翔宇医疗)的企业;固态电池可重点布局电解质材料龙头(如上海洗霸、天赐材料)、设备先行企业(如先惠技术、先导智能)及绑定车企的龙头厂商(如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深度绑定产业链的企业,才能在技术迭代与产业洗牌中持续受益。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