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年末,东北地区备受期待。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的GDP万亿城市可能在东北诞生。自2006年上海GDP破万亿元以来,全国已有27座万亿城市,但东北地区尚未有城市进入这一行列。2024年的四座准万亿城市中,大连和沈阳均来自东北,这被视为今年东北地区诞生首座万亿城市的信号。

此前,大连和沈阳一度齐头并进,全年GDP增速均为5.2%。然而,最新披露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两市的发展态势截然不同:大连GDP为7248.2亿元,增速达6.0%,高于大多数已公布的万亿城市,并且超越了年初定下的全年5.5%增速目标;而沈阳GDP为6614.3亿元,增速仅为2.3%,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进出口额增速均出现负增长。

从三年前开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沈阳曾连续多个季度赶超大连,但在今年,大连显示出更强的经济韧性。站在“破万亿”的节点,两座城市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差?

今年以来,沈阳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一季度的4.6%下降至前三季度的2.8%。工业和外贸成为拖累因素。从2月以来,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正转负,到前三季度仅为-4.7%。外贸方面,出口额保持增长,但进口额下降21.2%。沈阳的产业结构以汽车产业为主导,汽车制造业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收入的49.5%,主要依赖宝马、通用等外国品牌代工制造。去年,面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冲击,这些外国品牌销量下降,导致沈阳汽车制造业遭遇逆风。今年前三季度,沈阳大东区整车产量同比下降45.2%,产值下降42.1%。此外,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也传出关闭消息,尽管公司表示正在推进业务重塑,但这对当地经济影响显著。

相比之下,大连经济增速提升,得益于工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8%。大连同样存在产业结构偏科的情况,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石化产业尤为突出。参考2023年数据,大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营业收入为2852.1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1668.6亿元,二者占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5.1%。辽宁省贸促会指出,大连石化产业工业产值居全国前三。今年前三季度,大连石化工业增加值实现8.9%的增速。
大连石化产业有效带动了经济增长,长兴岛是国家发改委明确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前三季度石化产值达到大连的68.3%。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实现历史性跨越,自落地15年来投资超过3000亿元。恒力还在大连谋划更长产业链路,如恒力新材料、恒力重工项目不断释放产能,拉动长兴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大连还出台了《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大连和沈阳的不同表现不仅影响今年“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名单,也为辽宁产业转型提供两种观察视角。今年前三季度,辽宁GDP增速为4.3%,不及吉林和黑龙江。工业是重要拖累因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2.2%。尽管六成行业出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但传统产业转型仍是关键。辽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意在解决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沈阳和大连也在努力改变,但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传统产业转型仍需时间。对于辽宁来说,通过引进新变量,改写传统产业的发展逻辑,或许是新的机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