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毯上的国旗微微颤动,高市早苗在APEC会场突然停下脚步,向韩国国旗深深鞠躬——这个90度的标准外交礼,因其执行者的特殊身份掀起轩然大波。这位以参拜靖国神社闻名的日本极右政客,在韩国主场主动低头,当礼仪动作遇上历史伤痕,这场看似平常的外交表演正在成为检验日韩关系温度的试纸。

10月30日的日韩首脑会谈现场,高市早苗与韩国总统李在明握手后,缓步走向国旗区,先向韩国国旗行标准鞠躬礼,再对日本国旗简单点头。这一违反常规的流程顺序,与她2019年三次引导特朗普向日本国旗鞠躬未果的尴尬场景形成戏剧性反差。

韩国网络舆论迅速分裂为两个阵营。某视频网站的热门剪辑下,“很有礼貌的举止”、“韩日应该携手合作”的点赞占据前排,但“日本人特有的表面表演”、“想起殖民时期强制鞠躬”的尖锐评论同样获得高赞。这种分裂直接映射出韩国民众对日复杂心态:既渴望现实利益合作,又难消历史心结。

《朝鲜日报》的社论将此举解读为“通过肢体语言释放的善意信号”,认为在强征劳工赔偿僵局中,这种象征性让步可能成为破冰起点。该保守派媒体的乐观基调与其支持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的立场密切相关。中间派《中央日报》则提出“政治人物礼仪经济学”概念,对比安倍时期强硬姿态与当下柔性策略的成本收益。其特约评论员指出,高市早苗需要平衡国内保守派支持与区域外交突破,鞠躬堪称“低成本高回报的投资”。进步派《韩民族日报》的批判最为犀利。该报专栏作家援引“殖民创伤修复三要素”理论强调,缺乏道歉、赔偿、教育配套的鞠躬不过是“用礼貌包装的历史虚无主义”。
在首尔光化门广场的随机采访中,25岁的朴姓大学生表示:“至少是尊重的姿态,比安倍时代进步。”但他随即补充:“除非看到教科书修正和劳工赔偿进展,否则很难真正信任。”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金课长(47岁)更关注实际利益:“现在半导体材料供应吃紧,这个信号可能加速自贸协定谈判。”与他同龄的几位商务人士都担忧,过度关注象征礼仪可能绑架务实外交。几位60岁以上受访者的反应尤为激烈。曾亲历殖民时期的李奶奶质问:“当年日本人也逼我们向天皇照片鞠躬,现在换汤不换药!”这种情绪与1965年条约签订时的舆论风波形成历史呼应。
本次事件的特殊性在于,这是近年首次日本领导人主动向韩国国旗行大礼。对比2022年尹锡悦访日时,日本媒体通过镜头角度制造“向旭日旗鞠躬”视觉陷阱的技术操作,高市早苗的主动姿态确实突破常规。更耐人寻味的是与特朗普访日插曲的对照。当时高市三次引导鞠躬被无视,暴露日美同盟的权力失衡;而今对韩国的礼仪妥协,某种程度上是“强者面前示弱,弱者面前逞强”的实用主义表演。
延世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模型显示,单一礼仪行为对双边关系影响系数通常不超过0.17。高市早苗的鞠躬或许能短暂缓和气氛,但最终需回归“慰安妇基金会运营”“出口管制清单”等硬核议题。当红毯上的国旗停止颤动,真正考验两国智慧的,是如何在历史正义与现实利益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