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包挂热”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持续升温。走在街上,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的背包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包挂,从毛绒玩偶到各地特色文创应有尽有。社交平台上,有关“包挂”“包搭子”等相关话题的浏览量超过亿次,许多网友分享交流包挂搭配、DIY包挂技巧等。

“包挂”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近几年尤其风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家电商平台的毛绒包挂销量同比增长164%,泡泡玛特毛绒包挂收入激增1276.2%,占总营收比重达44.2%,首次超越手办业务。“包挂经济”正悄然崛起。
小小的“包挂”,为何如此火热?“日更包挂”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日常。在北京的一家文创商店,读大三的徐同学正在挑选包挂。她热衷于收集各类潮玩包挂,并根据季节、场合、衣着甚至心情来搭配不同款式。店里一整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包挂产品,从经典动漫IP到电影周边、原创设计,品类丰富,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店长介绍,包挂销量不错,尤其是IP联名产品。
包挂受到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是价格不贵,花几十元就能给日常注入新鲜感,性价比高。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95后小杨将包挂视作“另一张名片”。他的通勤包上有两个包挂,一个是家乡山西大同的文创挂件,另一个是他喜欢的电影周边哪吒的挂件。对很多人而言,包挂不仅是装饰,能够展示兴趣、审美,更是一种“情绪急救包”。与手办、模型等不同,包挂具有“可携带”的独特优势,能随时随地陪伴使用者。
刚工作半年的张女士展示了她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包挂,每个包挂都承载了一段记忆。动漫爱好者晓梦说,每当看到包挂,就会想起作品中的情节和台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激励和陪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王彦表示,很多时候,年轻人并不需要包挂有实质的功能,主要是心理层面的一种情绪上的安慰,这种情绪类消费有助于缓解压力。
包挂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载体,更发挥着社交功能。在北京工作一年的王女士通过包挂结识了朋友。大学生小雨也有类似体验,当看到有人背着同款游戏角色包挂时,会产生一种“找到组织”的亲切感。包挂作为可视化的兴趣标签,正在成为年轻人之间的“破冰”工具。这一现象也延伸至线上,社交平台上,“包挂搭子”“包挂交友”等话题持续升温,年轻人通过分享照片、交流搭配等方式,在虚拟空间延续兴趣社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指出,包挂对于个性的展示更充分,大家通过这类有情绪表达功能的物件能够更好地找到与自己有相同情绪价值、相同价值观的人,从而形成新的社交圈和社交模式。
与此同时,包挂也被赋予日益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上海武康大楼为灵感设计的“武康康”玩偶包挂一经推出便成爆款。很多游客表示,买一个武康大楼包挂带回家,很有纪念意义。工作人员介绍,最高峰一天可以卖出100个。在山西大同,以云冈石窟造像为灵感打造的“佛小伴”系列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让文旅特色包挂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移动名片”。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中心推出的“吴越争霸”蒜鸟毛绒包挂颇受游客欢迎。“蒜鸟”发音是武汉方言“算了”的意思,结合了武汉方言谐音热梗且造型酷似一颗蒜头的呆萌“蒜鸟”,一直是武汉颇受欢迎的文创形象。湖北省博物馆将“蒜鸟”融入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的文物元素,设计了系列博物馆联名款“蒜鸟”,将古朴韵味与年轻潮玩相结合,让文物藏品焕发新的活力。
随着更多文化内涵的持续注入,这方寸之间的小包挂正焕发新活力。这些小包挂正在培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在广东东莞,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从IP授权到渠道分销,小包挂生产企业生态日趋完善,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东莞一家玩具生产企业今年推出一款自主设计的包挂产品,2万只小包挂在上线3天内售罄。另一家初创型潮玩企业凭借创意设计远销海外。
目前,包挂市场已延伸出潮玩、文旅、徽章等多个细分品类。面对这一快速成长的新赛道,如何持续保持产品吸引力,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创新驱动与用户洞察是核心,生产企业要深度理解Z世代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与审美偏好。文化赋能与IP打造也是关键,多家博物馆将馆藏文物元素创意转化,打造“镇馆之宝”系列文创包挂。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指出,包挂传递的是一种符号,其背后是一种文化。作为文旅载体,它成功将地域文化凝结于方寸之间;而围绕文化融入与IP原创的持续投入,也将为整个文创产业带来显著拉动效应。如今,年轻人的背包正在成为“移动的展架”。包挂不仅是装饰,更是个性的表达。
)
(埋线私密会反弹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