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能: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如何引领职业教育新变革?(智能技能的特点) 99xcs.com

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职业教育如何主动求变、精准应变,已成为关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以一场历时8年的深刻变革,给出了清晰而有力的回答。

自2018年起,学校前瞻布局,创新提出并持续深化“12355”办学特色探索,开启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径。这一改革实现了从“经验依赖”到“数据驱动”,从“与工具为伍”到“与智能共生”的深刻转型,旨在破解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智能+技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难题。

在当前我国加速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25年,仅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就达450万人。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培养的“经验依赖型”“与工具为伍”的技能人才,已难以满足智能时代对“数据驱动型”“与智能共生”的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敏锐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脉搏,创新提出、探索形成“12355”办学特色:以“AI+”为引领,聚焦“AI+制造”,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为核心驱动,构建“数据为基、模型为擎、场景为体”的育人生态。学校打造“专业集群+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体公司+研发平台”五大育人载体,践行“产学研服创”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系统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智能+技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这一改革不仅仅是增设人工智能课程,而是通过双核驱动、贯通三大层级、融合五大载体,实现“产学研服创”的协同育人,系统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学校积极服务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永川区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确保95%以上的专业精准服务地方主导产业。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通过系统性改革,达成三大突破:体系重构、能力重塑和模式重建。学校构建了由数据层、模型层和场景层组成的新型“AI+”架构,夯实数据层底座,推动模型层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场景层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育人体系。

在能力重塑方面,学校升级“数据思维+模型运用+专业技术+拓展技能”的“四维能力模型”,培养学生形成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范式,掌握AI模型的原理与边界,精通专业核心技术,具备跨学科融通能力和职业韧性。

学校还通过标志性项目引领育人模式创新,打造了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场景——“ROBOT120中心”,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目标。

随着学校的不断努力,学生的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已为多家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人才。然而,学校也意识到,培养真正具备“四维能力模型”的高技能人才仍面临挑战。校长何弦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让更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智能+技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正立足新起点,着力构建校园、产业园、科技园“三园一体”发展格局,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贡献更多的“科创智慧”与“科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