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总师思政课”第四期活动举办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讲述核工业人奋斗创新故事 99xcs.com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着清洁电力带来各种便捷的时候,请记得在这万家灯火的世界里,跃动着‘华龙一号’科学家、工程师、建设者们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传奇。”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强国总师思政课”第四期活动日前在浙江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开启。

“华龙一号”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采用世界最高安全和最新技术标准,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首席专家王鑫以生动的故事,与学子们一同探寻“华龙一号”背后所蕴含的创新智慧与精神谱系,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与力量。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99%的设备原材料依靠进口。高昂的引进成本让核电站建设者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甚至自主创造,开发出中国人自己的核电技术。从那时起,“核电强国梦”便成了几代核电人的愿景与初心。

当时,国内没有运营管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专业人才,中广核选派了115名优秀骨干前往法国学习,每个人的培训成本等价于一个成年人体重的黄金,所以这些人被称为“黄金人”。怀揣梦想、学成归国的他们不负众望,不仅提前两年从法国人手中接过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营权,更成为中广核乃至我国核电发展的中坚力量。

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国产化率不到1%;岭澳核电站二期,国产化率达到64%。王鑫说:“如果说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时我们是小学生,那么到岭澳核电站二期建成时,我们高中毕业了。”

从2007年起,中广核相继在辽宁大连、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等地建设了一批CPR1000核电站,并不断改进,逐步形成我国准三代核电技术CPR1000+,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核电小白到核电大国的重要转变,也为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鑫是学机械的,毕业时机缘巧合被分到核动力院。王鑫说,自己被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初心与坚守打动,“怀揣着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敬仰开始了我的核电生涯”。

2023年3月25日,“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成功实现商运。王鑫在主控室无比激动,几代核工业人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如今,“华龙一号”在建在运机组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一,共有41台在运在建,占全球三代核电半壁江山,在国内核电市场已占据超六成的份额,是我国核电批量化建设的主力机型。

“核安全相关的事项来不得半点马虎。”王鑫经常跟团队成员强调,对待科研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始终保持对核安全的敬畏之心,严谨细实、慎独慎微,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

“奋斗是中广核的底色,创新是‘华龙一号’成功的关键。”王鑫对浙大学子说,现在就业范围很广,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人生追求要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

听到王鑫讲述为了优化堆芯设计的一个热工参数,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超千次模拟,最终将误差控制在0.002以内,浙江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学生赵诣深感震撼:“作为工科学生,我曾觉得‘自主创新’是课本里的抽象概念,听到中广核自主研发攻克核心技术,我才明白所谓‘国之重器’的要义。我们的每一门课程、每一次实验,都是在为未来的技术创新筑牢根基。”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学生李天智表示,能源专业学子的职业选择,应服务于“双碳”战略,于各自课题领域争做“碳路先锋”,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1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