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看网事(网络三眼) 99xcs.com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智慧灯杆建设别“为智慧而智慧”

■新闻速递: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全国多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推进智慧灯杆项目,力求实现“一杆多能”。但一些地方“跟风式”建设智慧灯杆,存在与现实需求脱节、部分功能成为摆设、后期运维跟不上等问题。

■热评:智慧灯杆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代表,承载着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美好期待。通过集成照明、5G基站、环境监测、视频监控、信息发布、充电桩等多种功能,实现“一杆多能”,从而减少道路立杆,节约城市空间,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理论上讲,这无疑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项目出现“为智慧而智慧”的倾向,有的在人口稀少区域密集布设多功能灯杆,导致资源闲置;有的追求功能堆砌而忽视实用价值,将智慧灯杆打造成展示政绩的“盆景”;更普遍的是,由于缺乏长效运维机制,设备故障无人修理,功能逐步停摆,“智能杆”沦为群众调侃的“智障杆”。“为建而建”或是“重建设轻运营”,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更违背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心,有形式主义之嫌。

智慧灯杆暴露的问题,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思维错位。在“技术至上”的迷思下,一些地方管理者将智慧城市简单理解为硬件堆砌,热衷于可见可感的设备投入,却忽视了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和人文关怀。这种片面追求“硬件升级”而忽视“软件配套”的做法,注定难以持续。

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智慧城市建设才能行稳致远,技术之光才能照亮美好生活。 刘少华

“山寨证书”当休矣

■新闻速递: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则声明引发关注:有不法机构伪造“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事司技能鉴定专用章”,虚构“卫生健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公然制售“山寨证书”。这一事件折射出职业资格证书领域的乱象,再次提醒规范职业认证体系的重要性。

■热评:“山寨证书”并非新鲜事物,从早先被曝光的“速成心理咨询师”,到如今的假冒“技能鉴定”,可谓花样翻新。不法分子往往瞄准热门行业,利用劳动者提升就业竞争力、寻求职业转型的迫切心理,伪造售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不仅让劳动者蒙受经济损失,还扰乱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损害用人单位权益,更可能因虚假资质流入健康医疗等领域而引发公共安全风险,需从监管、引导与供给等多个层面共同完善应对之策。

强化监管,切断源头。市场监管、人社、公安等部门可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不法机构伪造公章、虚假宣传、非法制证等行为开展全链条打击。同时,动态关注新兴领域或热门行业的证书需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风险提示,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

筑牢防线,加强引导。有关部门可通过图解海报、社区讲座等方式加强宣传,普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曝光典型案例,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应提高警惕,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等官方渠道核查证书真伪。

疏堵结合,优化供给。在严厉打击非法行为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正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优质培训资源供给。各地人社部门可推动企业、院校等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使人才评价更贴近行业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消除“山寨证书”的生存空间。 邹童

“为61分鼓掌”的家长也值得掌声

■新闻速递:近日,一则“孩子考试进步考了61分全家欢呼”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安徽一个医生家庭,因为11岁儿子考试考了61分,全家人开心地下馆子庆祝。画面里家人鼓掌、大笑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视频也刷爆了当地家长群。

■热评:用传统眼光审视,这一幕或多或少有些“反常”,毕竟刚及格的分数算不上多么“优秀”。不少人在看了视频后,质疑其内容的真实性,觉得是不是有剧本、在演戏。这恰恰说明了“为及格而欢呼”的不同寻常。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教育观念下,用分数的尺子量一量,61分绝对称不上优秀、算不得佳绩。拿着这个分数回家,孩子不被批评一番就该庆幸,得到家长几句鼓励已然不错,但想要获得举家欢呼庆祝的“礼遇”恐怕不易。但视频里的家长这么做了,仅仅因为孩子平时成绩不怎么好,这次从不及格考到了及格,在他们看来已是“跨越式进步”。

成绩不是一切,教育不只看分数。心理学研究证实,正向激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激发学习动力。多用发现的眼睛、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少一些压力和枷锁,这才是孩子需要的教育反馈,也是父母应该具备的教育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为61分欢呼”本身就是一种鼓励教育,而愿意“为61分鼓掌”的家长同样值得点赞。 吴夕

跨界玩具不能越界

■新闻速递: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能动手又能吃的“迷你厨房”是颇得青睐的网红玩具,但“迷你厨房”安全吗?日前,一些地方对线上购买的两款“儿童迷你厨房真煮玩具”进行检验,发现不少安全隐患:带电部件电压超标、未标示生产信息、存在锐利边缘……玩具安全问题又一次被摆在公众眼前。

■热评:跨界应是惊喜创造。文化与科技正为玩具产业升级打开新思路,动漫、影视、历史IP的盲盒、公仔、手办遍地开花,科技也在拓宽玩具市场的创意边界,玩具行业正掀起“AI风潮”。

跨界为玩具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但越界就会变成危险隐患。缺少防护的迷你棉花糖机存在触电风险、没设置警示说明的磁性笔会导致误吞窒息……除了最基本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外,还可能出现知识产权侵权、数据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商家乐于创新、敢于跨界,与时俱进把握市场脉搏,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标准,守住根本底线。安全地基打得牢,竞争力的大厦才能建得高。

电商平台作为重要销售渠道,要做好商家资质审核,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对口碑稳定、安全可靠的产品进行流量扶持,对投诉较多的产品和商家采取惩罚性措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引入更多文化创新型、技术引领型、绿色环保型商家进驻平台。

监管机构要维护好市场秩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持续完善抽查检查、安全溯源、召回制度,加大标准执行和处罚力度;及时更新、细化、解读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加强跨部门联合行动,实现数据共享与智慧监管,通力合作守住法律与规则底线。尚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