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人一定知道C9联盟,但可能都没有听说过N9联盟。
根据最新信息,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于2025年10月19日在深圳理工大学召开“第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会上正式推动成立“N9联盟”(New University联盟)。
以下是核心信息:
一、联盟背景与目标成立动因:为解决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发展中面临的共性挑战(如社会认知度不足、产学研融合瓶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通过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核心目标:
构建覆盖中国经济活跃区域的“虚拟大学网络”,推动校际教育合作、师生互访、联合科研;
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与中国高教改革新路径,强化对前沿科技和产业需求的响应。
这个“虚拟大学网络,说白了就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联盟——学生可能在西湖大学读基础课,然后去福耀搞项目实践,最后跑到南科大用超算做数据分析;教授们可以跨校带团队,企业也能一站式找到各个领域的技术大牛。
这想法挺酷,相当于把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能量通过一个教育网络给盘活了,让学生在哪都能享受到联盟里最好的资源。
目前公开提及的成员包括(共8所,拟扩至9所):
- 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公立“双一流”高校,以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著称,37%学生曾转换专业,科研实力突出(9个ESI前1%学科)。
- 西湖大学(杭州):民办研究型大学,汇聚诺奖/院士级师资,聚焦基础科研,但面临公众认知度挑战。
- 福耀科技大学(福州):曹德旺捐资百亿创办,定位应用型理工科,推行“学术+产业”双导师制,70%实验室校企共建。
- 深圳理工大学(深圳):联盟发起方及秘书处拟设地,强调产学研一体化。
- 其他成员:上海科技大学、康复大学(青岛)、大湾区大学(东莞)、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虞仁荣捐资筹建,陈十一任校长)。
协作机制:
秘书处常设深圳理工大学,统筹跨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课题申报;
推动区域性科研设施共享(如重大实验室、工程中心)。
教育模式突破:
个性化培养:借鉴南科大“学业预警+自由转专业”机制,优化学生发展路径;
产业融合:引入福耀科大“双导师制”及西湖大学“科学家驻校计划”,强化实践与科研转化。
关键挑战:
平衡各校定位差异(如西湖科研导向 vs 福耀应用导向);
协调民办与公办校的管理机制。
潜在影响:
可能重塑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高教格局,打破传统高校“一家独大”局面(如浙江高教从浙大单核转向多校协同);
为中国高教改革提供“试验田”,探索国际化与研究型大学新范式。
或许在哪一天,我们真能见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大学生同时在好几所新型大学里选修课程,他的毕业设计直接解决了某家科技公司的技术难题,还没毕业就已经拿到了offer。到那时,大学才真正成了社会创新的发动机,而不仅仅是颁发文凭的工厂。
N9联盟能不能成,我们拭目以待。但它的酝酿已经证明了一点:中国的大学开始尝试换种活法了,这才是最让人期待的地方。
五.传统985高校的应对与共存趋势守正优势领域
人文积淀与校友网络:传统高校百年积累的声誉、人文氛围及政商界校友资源,短期内难以被取代(如南科大在选调生录用中因“不在目录”受限)。
学科全面性:新型高校聚焦理工科(如西湖大学仅设7个理科专业),而综合性985在医学、人文社科等领域仍占主导。
借鉴创新经验
科研转化机制:福耀科技大学借鉴德国“双元制”,70%实验室与企业共建,传统高校可参考此模式加强产教融合。
学业支持系统:南科大的“学业预警系统”已被验证可有效跟踪转专业学生发展。
结论:“饭碗”未翻,但格局已变
新型大学通过精准定位(如西湖大学“小而精”、福耀“应用型”)分流了部分顶尖生源,并倒逼高教改革。然而,传统985在综合实力、社会认可度上仍有壁垒。未来教育生态将呈现 “分层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