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夸克“C计划”浮出水面 阿里布局年轻化AI生态 99xcs.com

10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智能应用夸克悄然上线“对话助手”功能,标志着其酝酿已久的“C计划”正式进入公众视野。这一举动不仅意味着夸克在AI原生体验上的关键跃升,也被视为阿里在消费级大模型竞争中打出的一张重要战略牌。

根据应用商店更新日志,此次推出的夸克AI对话助手可无限使用通义千问(Qwen)最新模型,并深度整合夸克App的原生功能。用户只需在主页点击助手按钮或向右划动,即可进入对话模式。与市面上多数通用聊天机器人不同,夸克AI助手强调“从提问到行动”的一体化体验——在一次对话中,用户不仅能获取信息,还可直接调用搜索、AI相机、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电话等实用功能,实现“边问边做”的无缝交互。

“C计划”曝光:高优先级AI融合项目

一位接近夸克内部的消息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代号为“C计划”的项目确实在阿里巴巴内部存在,由夸克核心产品团队联合通义实验室的研发与工程力量共同推进,资源调配享有较高优先级。而此次上线的对话助手,正是该计划首个阶段性成果。

尽管官方尚未对“C”字含义作出解释,外界已有多种猜测:有观点认为,“C”代表“Chat”(聊天),突出其对话式AI的核心形态;也有分析指出,这可能象征阿里近年来重点发力的“To C战略”(面向消费者);更有网友联想到经典游戏《Pac-Man》(吃豆人)的形象——寓意AI不断“吞噬”信息、解答问题。无论最终答案如何,“C计划”的启动,都显示出夸克正试图从工具型应用向“AI超级入口”转型的决心。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抢滩年轻战场:00后成AI主战场

在当前国内AI助手赛道,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字节跳动的“豆包”、百度的“文心一言”、腾讯的“混元助手”等纷纷推出类似功能,争相开放更智能、更直接的原生AI能力。而在这一轮角逐中,年轻用户群体正成为各大平台的“必争之地”

第三方机构Quest Mobile与易观分析的数据显示,夸克的用户画像高度集中于Z世代——00后用户占比超过50%,是其核心使用人群;相比之下,豆包的主力用户则集中在25至35岁的职场人群,占比近四成。这一差异使得两者在初期形成错位竞争:豆包更侧重职场效率、内容创作与娱乐互动,而夸克则依托其强大的搜索与教育工具基因,在学习场景中占据优势。

然而,随着AI助手逐渐渗透进写作、办公、知识获取、生活服务等多元场景,两款产品的用户边界正开始重叠,新的“交火地带”已然形成。无论是学生写论文、备考刷题,还是职场人撰写报告、翻译文档,夸克与豆包都在提供相似的AI支持,竞争不可避免。

全球榜单跻身前十,中国AI应用强势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机构a16z(Andreessen Horowitz)最新发布的全球Top 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中,夸克与豆包双双进入前二十名。其中,夸克位列第九,豆包排名第十二,成为中国AI应用出海与创新实力的重要代表。

这一成绩背后,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产品定位、用户体验与生态整合的综合胜利。夸克凭借简洁界面、精准搜索与教育工具积累的口碑,在年轻用户中建立了强信任感;而通过接入通义千问最强模型并实现功能闭环,其AI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工具到入口:AI重塑应用边界

夸克此次推出的AI助手,本质上是一次“应用重构”——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贯穿整个App的智能中枢。例如,用户在询问“如何写一封求职信”时,AI不仅可生成范文,还能一键调用AI写作模板、搜索相关职位、甚至通过AI相机扫描简历进行优化建议,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

这种“功能即服务”(Function as a Service)的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移动应用的边界。未来,AI或将不再是某个App里的“附加功能”,而是操作系统之上的“第二层交互逻辑”。

结语:谁将赢得下一代用户的青睐?

当AI从“能说会道”走向“能做会想”,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夸克以“C计划”为起点,正试图构建一个围绕年轻用户的AI原生生态。而在这场关于注意力、习惯与心智的争夺战中,谁能更懂用户、更快响应、更深整合,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数字生活的入口。

“C”或许不止一个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AI的下一程,属于那些敢于重构体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