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是照见自我的镜像(怪物才是本体) 99xcs.com

娜塔莉·劳伦斯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魑魅魍魉:我们的心魔和怪物的意义》娜塔莉·劳伦斯 著 张凤香 白文革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方寸

从欧洲到东南亚,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在洞穴墙壁上刻画了各种奇异的混合体;怪兽电影在全球影院的票房收入高达数亿美元。怪物在人类想象中如此丰富,且持续不断地出现,它们一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怪物究竟是什么?要精确定义它们并不容易。怪物的本质就是抗拒被定义。它们如同所有被同一个名称归类的群体一样,千变万化。它们不具备我们用来对自然界事物进行分类的物理相似性或共同起源,比如岩石、树木或鸣禽。它们可能是潜伏在遥远巢穴中的丑陋生物、奇异的魔法兽、寄生的外星生物、巨大的包裹性黏液团,或者是失控的“类人”科学实验的产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很难用单一词语来概括。

我们对怪物究竟是什么确实有一种出自本能的理解,在于你看待它的视角,它看起来奇异而几乎超自然,仿佛是虚构出来的生物。

因此,是否为怪物,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眼光。某物若要成为怪物,必须超越我们熟悉的自然界限,以某种方式颠覆我们的预期。这便是我们为何将怪物视为“庞大、丑陋且虚构”的——因为巨大、可怕和非自然都是令人震惊的特征。然而,“正常”与“自然”的界限是可变的。它们取决于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怪物之所以众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被创造出来的,它们源自人类所持有的多样化世界观。

“怪物”(monster)一词本身就暗示了其所具有的启示性质。该词源自拉 丁 语“monstrare”(意 为 展 示)或“monere”(意为警告)。尽管怪物可能神秘而模糊,但它们实际上是照亮真相的存在。它们像是来自深处的征兆,揭示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秘密以及应对现实世界的方式——只要我们敢于仔细审视。

那么,历史上我们创造的怪物,以及今天仍在创造的怪物,对我们又有何启示?这本书探讨的正是这个问题:怪物在人类经验和与自我和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是一部怪物的(非)自然史,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的历史。

我们如何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遗留下来的物品——建筑、工具、武器以及华丽珠宝的遗存。这些物品能够告诉我们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在世界中的“所作所为”。另一种路径是通过那些历经数世纪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窥探古人在这世间的经历的窗口。许多神话传说无须挖掘,它们一直存在,活在我们的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并不断演变。它们让我们得以洞察那些承载故事的思想,这是物理物品所无法做到的。故事的存在比文字记载的正史更为悠久。

怪物是这些故事中的最重要角色之一。它们源自我们自身那些既强大又可怕的天性,正如怪物们所展现的那样。当然,并非所有怪物都令人恐惧——我早期作品中那些被赋予奇幻设定的“类穿山甲”生物和“拟天堂鸟”形象就相当温和。但最强大的怪物往往源自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愿直面的特质:攻击性、残忍、恐惧、悲伤、焦虑。这些是我们试图否认或逃避的人性要素和生命体验。我们的想象力将这些特质打包成奇幻而恐怖的存在:它们可以被远远驱逐,或者令人欣慰地被英雄和神祇所弑杀,以此让我们获得慰藉;还有一种更为狡猾的处理方式,是给它们贴上“他者”和“虚构”的标签,暗示它们与我们无关,且从未真实存在过。

不过,这其实是一种幻觉。一旦我们创造了怪物,就无法摆脱它们或将它们抹去,因为它们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它们终将回归。尽管我们极力想摆脱怪物,但还是被它们吸引——既令人着迷,又让人恐惧。我们可以将它们驱逐到深海之底、幽林深处,或是外太空的荒凉之中——让它们远离我们温馨的客厅和晚宴。但我们无法真正摆脱它们,它们会时不时回归:在夜幕降临时,从床下,于我们梦境中那些无法驾驭的空间里。

这就是怪物让人恐惧的原因。它们之所以令人恐惧,并非因为它们体型庞大、面目可憎,而是因为它们恰恰是我们所排斥的那部分自我,它们威胁着要猛烈地卷土重来。它们之所以显得庞大而丑陋,正是因为它们源自我们自身那些被创造出来的部分。怪物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绝非虚构之物:它们的形象虽然奇特,但它们所代表的却是极其真实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理解怪物的运作方式,是理解我们自身运作方式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为何必须这样做的重要原因。

(作者为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