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以自然之道 还生态之春深企中科隆族以生物科技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圳特区报副刊投稿邮箱) 99xcs.com

深圳福田,中科隆族生物环保(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隆族”)研发中心,技术人员通过显微镜细致观察着三类菌群的共生状态。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正成为破解全国农业生态难题的“深圳密钥”。作为扎根深圳发展的科技企业,中科隆族以“用自然的方法治理自然”为理念,凭借在微生物技术创新突破,在土壤修复、资源循环等领域构建起全链条解决方案,赋能农业可持续发展。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破解技术难题,为可持续耕种提供新路径

中科隆族的创新根基深植于深圳完善的科创生态。依托这座创新之城科研资源集聚、系列政策支持,该公司突破“三类菌群共生”技术,将空气、水、土壤中的有益菌整合为协同作战的生态联盟,破解了传统微生物技术中菌群相克的难题。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复合微生物菌群实现有机质高效转化,公司自主研发的三段式专利技术,能在24小时内将禽畜尿液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液体复合微生物肥,实现零排放、零损耗、100%有效转化,为畜牧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路径。” 中科隆族有关负责人表示,7年来,该技术已在2000个种植基地验证卓越成效。

盐碱化、沙化土地治理一直是内蒙古地区农业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2024年,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的460亩中度盐碱地通过中科隆族三大核心技术赋能,当年成功种出饱满硕大的油葵,成苗率达95%以上,亩产量达650斤。 不仅如此,通过中科隆族微生物技术,此地块原来是板结硬化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土壤pH值从8.75-9.3降至7.5,Ec值从1.3-1.5降至0.5,实现可持续耕种。

该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果得益于中科隆族自研的土壤破壁技术,让板结土壤得以重生,形成了从改良到激活的完整技术闭环,实现“变废为宝”。

落地多元场景,形成可复制解决方案

在滇池蓝藻治理中,中科隆族的生物菌种让2000亩水域恢复清澈;在广东高州,通过微生物处理,短短几天就让恶臭河道重焕生机……从深圳实验室到田间河道,中科隆族以“技术输出+本地化运营”模式,让生物科技在多个生态场景中落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示范案例。

“针对垃圾渗滤液这一行业难题,团队将其驯化为达标清水,河道底泥经处理后减量80%,剩余部分转化为鱼虾栖息的生态底泥。” 中科隆族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大庆油田,中科隆族微生物油泥处理技术突破传统物理化学处理的二次污染瓶颈,将含油率从60%降至3‰,为120万公顷油田污染区修复提供可复制方案。

中科隆族的生物科学技术还应用到养殖业粪污处理领域,不仅破解了规模化养殖的环保痛点,降低了养殖成本,也降低了作物栽种成本,在多种测试中获得喜人的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中科隆族正将AI技术融入生态治理全链条。在内蒙古河道项目中,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水下机器人通过AI实现底泥监测与菌种精准投放,实时反馈治理效果。同时,通过智能系统分析土壤和水质数据,动态调控微生物投放量,显著提升治理效率。

记者观察

小小微生物 生态治理大用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从盐碱地修复到烟草提质,从种养循环到能源草开发,中科隆族用实践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深圳智慧”。目前,中科隆族的“百千万工程”正在落地,未来三年计划在全国赋能万个村庄,推动微生物技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配。

从深圳实验室的微生物研究,到内蒙古盐碱地的生态循环,再到河道治理,中科隆族以生物科技为笔,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创新答卷。该公司探索的生态化与产业化双轮驱动路径,为全国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彰显了深圳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正如其培育的微生物在土壤中默默激活生机,这份源自深圳的科技力量,正让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