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季度的全球数据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别只盯小米守住14%,也别为三星苹果19% vs 18%谁多1%吵。
真正影响2025–2027手机行业走向的,是这几条被很多人忽略的“深水数据”:收入创历史三季度新高、ASP(平均售价)继续涨到351美元、折叠与高端反而越卖越好。
这说明了,手机行业正在摆脱“下滑焦虑”,重新进入“贵的好卖”的周期。
全球1120亿美元收入、3.2亿台出货,看着是回暖,但这里面门道不少。
出货量同比+4%,这种增幅称不上爆发;可收入同比+5%,说明增长完全是靠“更贵的手机”撑起来。手机 ASP 涨到351美元,这在第三季度是历史级别的。
为什么涨?因为一个趋势已经坐实:成熟用户越来越不会被“堆料性价比”洗脑,他们宁可等一年,也要选更稳定、更高级的体验。
再看三家头部厂商的打法,各自都做对了一件事。
三星靠的是“产品带宽”策略:A系列保底体量,S25与折叠系列冲高端,每一层都能拿量。
你可以吐槽三星折叠贵,但不得不承认,三星在“折叠的定价权”上比任何厂更稳。
苹果则是典型的稳扎稳打。
iPhone17 系列在各地预订都破纪录,今年苹果靠的是“高端换量”。哪怕平均售价略降,靠出货量就把总营收推上去了。
苹果的可怕之处一直不是拍照,也不是充电,而是——溢价承受力从来没掉过链子。
小米14%这一位子,是真正靠能力站住的。线下发力+海外中端市场扩容,尤其新兴市场的反馈非常关键。
问题也很明显:小米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完全解决——中端有优势,高端还是比不过苹果三星的品牌势能。
但行业最值得盯的不是排名,而是三个新变量。
其一,折叠屏正在从“概念潮玩”变成“高溢价量产线”。这赛道不会爆发,但会稳稳推高高端 ASP。谁能把折叠做到可靠+轻薄,谁就能吃下下一波的利润。
其二,供应链的重点正在被 AI 抢走。消费电子不再是上游的优先级,零件成本上涨会持续传导到手机终端。这是 ASP 不会轻易回落的本质原因。
其三,全球渠道与供应链弹性,会成为新的护城河。三星的全球分销体系、苹果的定价掌控、小米的本地化渠道密度,这些能力都会在涨价时代被无限放大。
想买高端或折叠,等第二波降价最划算;
预算有限,中端性价比仍然是地表最稳选择;
别被“排名”误导,真正影响体验的,是品牌对供应链与系统生态的长期积累。
2025 年只剩最后一个季度,苹果和三星还会争第一,小米也极大概率稳住前三。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明年折叠标准化之后、AI 手机实战开打之后,全球格局会不会迎来一场更剧烈的重排。
你觉得谁能撑到最后、谁会被这波高端化反噬?
评论区见。
)
)
)
)
(下巴后缩日常矫正))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