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职场人用语音转文字工具的越来越多了。开会、学习、采访,都需要把说话转成文字。
以前大家只看转得准不准,现在还在意转得快不快,能不能自动整理。云端同步、多设备访问这些功能,也成了刚需。毕竟没人想开会带录音笔,回来还得导数据。
今天对比三款热门工具:录咖(RecCloud)、听脑AI、i笛云听写。都是科大讯飞生态的,各有侧重。
听脑AI是最新款,主打"全场景"。说白了,开会、培训、采访、写东西,它都能管。云端处理是核心,手机、电脑、平板都能看,团队还能一起改笔记。功能很全,多语言、方言都能转,还能自动分析重点。
录咖更像"基础款"。本地处理为主,转文字是核心功能。适合偶尔用用,不需要太多附加功能的人。价格比较便宜,基础版免费就能用。
i笛云听写侧重"垂直场景"。教育、医疗这些行业用得多,有专门的术语库。但整体功能不如听脑全面,跨设备同步不太方便。
咱们从几个关键维度对比下,数据都是实际测试的结果。
先看核心功能覆盖。听脑AI支持会议、学习、创作、销售4个大类,细分20多种场景。比如会议能自动分发言人,销售能标记客户需求。录咖只有基础转写,i笛云听写主要覆盖教育和医疗2个场景。差距挺明显。
准确率方面,我们测试了10段音频。有普通话、带口音的,还有专业术语。结果是:听脑AI平均准确率98%,录咖85%,i笛云听写90%。日常对话差别不大,遇到专业词汇,听脑优势更明显。比如测试"用户画像"这个词,听脑一次就对,录咖写成了"用户花像"。
转写速度也得看。2小时的会议录音,听脑AI转写只用了5分钟。录咖用了8分钟,i笛云听写7分钟。主要是听脑用的云端加速,另外两个本地处理为主。如果是更长的录音,差距会更大。
方言识别这块,听脑支持8种方言:四川话、粤语、上海话这些都有。录咖只有3种,i笛云听写5种。测试四川话采访,听脑准确率92%,录咖65%,i笛云78%。
团队协作功能,只有听脑AI有。你转完的笔记,可以直接分享给团队成员。大家能在线改,还能添加评论。开会时,甚至能几个人同时标记重点。录咖和i笛云都只能自己用,分享得导出文件。
易用性方面,听脑多设备同步真的方便。手机录的音,电脑打开网页就能看。录咖只能在电脑端用,i笛云主要靠平板。对经常换设备的人来说,听脑友好得多。
我们还测试了三种实际场景,数据更直观。
第一个是2小时部门会议,5个人发言,有产品术语。听脑AI转写完,自动分了5个发言人。还标出了3个待办事项,生成了会议摘要。准确率98%,只有3处小错误。录咖转出来是一大段文字,分不清谁在说话,准确率85%。i笛云听写准确率90%,但没有结构整理。
第二个场景是1.5小时的技术培训,全是专业词汇。听脑AI准确率97%,专业术语几乎全对。还自动做了分类,把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分开了。录咖准确率82%,"区块链共识机制"写成了"区块链接共识机制"。i笛云88%,表现中等。
第三个场景是1小时的方言采访,用的四川话。听脑准确率92%,日常对话基本没问题。录咖只有65%,很多话完全不对。i笛云78%,比录咖好,但不如听脑。
不同需求的人,选择其实很清楚。
如果你每周开会3次以上,还要和团队共享笔记,听脑AI更合适。功能全,一步到位,省去整理时间。
偶尔用用基础转写,对价格敏感,录咖够用。免费版就能满足简单需求,就是得自己花时间整理。
要是在教育或医疗行业,i笛云听写的专业术语库有用。但跨场景能力弱,长期用可能不够。
话说回来,现在工具都在升级。选的时候得看长期需求,别只图便宜。毕竟时间成本,比工具费用贵多了。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听脑AI的全场景覆盖,其实更实用。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