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的鸡蛋 3 块一斤,有的 5 块一斤?农产品背后的“价值秘密”(为啥有的鸡蛋黄颜色红呢) 99xcs.com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倪元颖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带来演讲《 72 变!看农产品如何“身价”翻倍》,一起了解科技如何挖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以下为倪元颖的演讲节选:

不知道大家在逛超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鸡蛋卖 3 块钱一斤,有的卖 5 块钱?有的车厘子卖 20 元一斤,有的卖 50 元,同样的鸡蛋、车厘子,为什么身价如此不同?

其实,农产品价格的差异,不仅仅源于其外观和大小,更与它的品种、种植方式、加工深度和品牌价值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农产品背后的“价值秘密”。

育种改良:

从种子定 “身价”

品种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第一关”。借助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改良,可以培育出更美味、更营养、更高产的新品种。

以小麦为例,面粉因用途对蛋白质含量要求不同:高筋粉(蛋白质含量高)适合作面包,售价达 20 多元一斤;低筋粉次之,中筋粉仅需两三块一斤。过去我国高端高筋粉依赖进口,10 斤装进口粉比国产普通粉贵近 100 元。但现在,我国育种科学家们经过长期努力,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潜心培育出了高蛋白强筋性小麦新品种,可以替代进口的加工品质优等的一级面粉,实现“一粒种子的产业逆袭”,既提升了小麦的价格,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更直观的是玉米育种改良成果。过去的老玉米口感粗糙,多作饲料使用,按吨卖,如今改良后的鲜食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等)成 “时尚零食”,销售方式从按吨、按斤变为按根,价值大幅提升。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绿色有机栽培:

科学管控赋予高附加值

很多人一听“有机”,就觉得是智商税,是概念炒作。其实并非如此。一个产品要想贴上“有机认证”的标签,必须经过“重重考核”,背后有着非常严格的法规、认证标准和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农产品绿色有机栽培主要是指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采用科学绿色种植标准,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获得的农产品,这不仅是一种种植方式,更是一套严谨的、有科学背书的品质保障体系。

在我国,首先要对农产品种植的土壤、灌溉水和空气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源头纯净无污染;然后在种植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等,只能依靠科学智慧进行虫害防治;最后最关键的是权威的农残检测,多达几百项检测的标准均远远高于普通食品的国家标准。

正是这一套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科学管控和质量保证体系,赋予了有机农产品极高的可信度和附加值。消费者支付的溢价,买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这份背后的严谨科学、健康保障和环境友好的价值理念。

初加工:

分级分类实现价值最大化

不知道大家买鸡蛋时有没有注意过,包装上会标有 L、M、S 的号码?这是大、中、小的意思,它是按照鸡蛋的重量和外观进行分级;L码以上的大号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贵出 20%~30%,它特别受高端烘焙市场的欢迎,这样分级销售,不仅仅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这就叫“尺寸经济学”。

水果初加工增值更明显:阳光玫瑰葡萄中,精品果卖几十元一斤,残次果需廉价处理;蓝莓经挑选包装,保质期延长 3~5 天;车厘子更是分级销售的代表,按 “J” 分级,4J 果价格是混装果的 2—3 倍。科学初加工标准推动 “农产品” 向 “商品” 转变。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深加工:

科技 “点金”

让普通农产品变身高价值产品

深加工是提升价值的关键,通过科技提取高价值成分,实现 “脱胎换骨”。

番茄和辣椒是典型代表。番茄红素、辣椒红素具有抗氧化功能,但直接食用难吸收。“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可以把番茄红素、辣椒红素这些高价值成分高效提取出来。提取后的番茄红素是珍贵的天然营养素,只需微量,就能起到功效作用,还能让人体更易吸收;而辣椒红素则变身食品工业的“红色黄金”,是一种安全、天然的优质色素。就这样,几元一斤的蔬菜实现了身价的百倍飞跃。除此之外,生姜、大蒜、花卉等也可通过精深加工挖掘高价值。

全产业链:

多环节协同实现 “吃干榨尽”

如果将前面的方法都用上,就能构建一条强大的全产业链,可让农产品最大化增值。

以苹果产业为例,它早已不是摆在水果摊上的普通水果,而是走过了从品种选育、初级分级包装、精深加工,到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身价倍增过程。

育种家们根据不同需求选育不同的品种,有适合鲜食的,像清脆香甜的红富士;有的适合加工,像汁多味浓的国光、红玉等。鲜食的在采收之后,经过科学的分级,优质大果进入高端鲜食市场,中小果价格偏低,或者有些转向榨汁、做果酱。而适合加工的品种,被送到果汁加工厂加工成浓缩苹果汁,通过加工技术提高风味与营养品质,“喝得出的新鲜感”使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买单,这样可直接带来利润的增长。

同时,加工后剩余的苹果皮渣,经烘干后送入果胶生产厂,从中提取天然果胶,这些果胶广泛用于果酱、酸奶、糖果乃至医药化妆品中。我国苹果产业已经实现了“吃干榨尽”,展现出现代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品牌与销售:

打通价值落地 “最后一公里”

光有好的品种、精湛的加工技术还不够,要让农产品的高价值真正落地,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还需要做好“最后一公里”——品牌建设与营销。

以赣南脐橙为例,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产优质脐橙,2009 年“赣南脐橙”获批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商标,凭借地理标志的影响力,赣南脐橙迅速在全国市场打响知名度,让消费者 “认标识认品质”。同时,借助电商和直播拓展销售渠道,走进千家万户。

品牌建设与营销不是 “花架子”,而是农产品价值 “落地生根” 的关键。当农产品兼具科技 “硬实力” 与品牌 “软实力”,才能真正 “身价” 翻倍,既提农民收入,又供消费者优质产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 “身价翻倍” 非简单涨价,而是靠科学手段提品质、挖价值,实现农民与消费者共赢。消费者获更丰富安全的选择,农民靠优质产品增收。随科技进步与市场完善,更多普通农产品将借育种、绿色种植、加工升级、品牌打造实现价值飞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

策划制作

演讲人丨倪元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