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上午,2025年“极地知识进校园”广东站活动走进广东海洋大学,在位于广东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实验剧场内,极地科考专家为这座涉海特色高校的500余名学生带来一场极地科学的盛宴。
“极地考察是一场勇气与智慧的极限挑战。”当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原船长王建忠走上讲台时,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船长”以《打卡极地考察船 揭秘极地考察》为题,用朴实的语言讲述惊心动魄的极地科考故事。
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海洋环境探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陈焱琨博士以《北极科考探秘:利用声学手段“看见”北极冰下世界》为题,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北极冰下世界的大门。她介绍,科研人员通过在北极海域布设声学潜标,持续记录冰下声音,可以分析鲸类、海豹等海洋生物的活动轨迹,也能监测海冰厚度与海水流速变化。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工程师王剑则以《冰原之下的印记:南极地名命名的科学之旅》为题,讲述了中国在南极地名命名中的探索与贡献。他介绍,南极每个中文地名的确定,都需要科考人员开展地质、地貌、生态等多领域调查,并提交翔实的科学报告,经南极科学委员会相关分委会审议通过后,才能正式启用。
活动高潮出现在实时视频连线环节。第41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邵和宾跟队友们一起,向现场学生们介绍了极地科考的进展和极地生活的点滴。
实时视频连线
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展现出对极地科考事业的浓厚兴趣。“极地科考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邵和宾耐心解答,“你们现在学习的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技术、海洋气象水文等专业知识,在未来都能为极地事业贡献力量。”
向学生代表赠送极地和海洋科普图书
现场,活动组织方还向学生代表赠送极地和海洋科普图书。在南海之滨,一群未来的海洋工作者与万里之外的冰雪世界完成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红霉素软膏说明书用法用量))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