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发布《AI向善行动报告2025》 3800亿投入引领AI可持续发展新路径(阿里巴巴重磅宣布) 99xcs.com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江楚雅

11月3日,阿里巴巴发布国内科技行业首份《AI向善行动报告2025》,提出“以人为本”的AI发展框架,并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报告以六大价值观为基座,结合医疗普惠、助残科技等实践,系统阐释AI技术如何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范本。

从3800亿元基建承诺到六大价值观框架,从医疗普惠实践到开发者生态创新,阿里巴巴以《AI向善行动报告2025》为蓝本,勾勒出技术、商业与社会价值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图景。这场以“善”为原点的AI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产业规则与社会信任。

AI助力社会价值与技术协同进化

《AI向善行动报告2025》明确提出,“AI向善”是技术成熟的试炼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及社会信任的基石。报告强调,技术价值、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非对立,而是贯穿技术演进全过程的有机统一体。阿里巴巴合伙人、集团CTO吴泽明在前言中指出:“将AI投向人类最紧迫的命题,既是技术淬炼的路径,也是社会价值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进化。”

这一理念在阿里巴巴的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例如,高德地图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推出的“鹰眼守护”预警系统,通过云端AI实时分析车辆异常行为,在国庆假期实现17.4亿次秒级预警,覆盖1公里范围;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投入百倍算力,为乡村考生降低志愿填报门槛;达摩院研发的胰腺癌AI检测模型,通过平扫CT实现癌症筛查,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完成9万例影像筛查,确诊27例胰腺癌,16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阿里巴巴公益总裁孙利军进一步阐释:“AI向善的本质是人的向善。我们需从技术原点思考‘善’的导向,让AI成为可持续未来的推动者。”这种理念也体现在能源领域——阿里云五年前成立行业首个能源与碳研究团队,聚焦算电协同、清洁能源开发及AI碳中和,支撑绿色算力网络建设。

构建AI向善产业循环

报告提出“以人为本”的行动框架,基于安全可靠、隐私保护、普惠正直、可信可控、开放共治与绿色低碳六大价值观,推动AI技术向善发展。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董事长刘振飞结合“团圆”打拐系统、“轮椅导航”等案例强调:“技术向善与AI向善一脉相承,向善必须是AI发展的第一性原理。”

在开发者生态层面,魔搭社区开发者徐帆通过阿里云Qwen-OmniAPI,以百元成本制作“盲人AI眼镜”,实现盲道识别、红绿灯提示等功能,并参与“小有可为”AI开源公益挑战赛。这一创新印证了社会议题对AI技术的淬炼作用——无论是助残、医疗普惠还是教育平权,复杂社会需求正驱动AI技术代际跃升。

产业层面,阿里巴巴的规模化投入与开源战略形成正向循环。未来三年3800亿元基建投资、连续八个季度AI收入三位数增长,以及通义千问Qwen占据全球开源模型大部分市场份额,均彰显技术普惠的商业逻辑。阿里集团ESG战略负责人刘伟指出:“向善的AI能塑造可信的社会环境,为技术迭代与价值创造提供飞轮效应。”

为保障AI向善的落地,阿里巴巴自2022年成立科技伦理治理委员会,发布伦理准则及管理制度。截至2025年3月,淘天集团、达摩院等业务均已建立伦理治理组织。清华大学陈玲教授在圆桌论坛中提醒:“AI向善对教育提出新挑战,需培养兼具创造力与情感联结的个体。”中国信通院宋平则强调:“AI规模化应用是讨论‘向善’的前提,需先推广技术再优化方向。”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