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要砸100亿美元,豪言7年后跟中美平起平坐,堂堂正正上桌吃饭(莫迪现在) 99xcs.com

七年时间莫迪就想让印度半导体与中美平起平坐,堂堂正正上桌吃饭。

听起来很热血,但现实往往比口号还要冰冷。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愿景,而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印度试图用一记“速成战术”重新定位自己的国家战略。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印度政府高调宣布,要在十年内投入100亿美元发展半导体产业,力争2032年跟中美平起平坐。

目标是从芯片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全链条拉通,打造一个“强大的国内半导体生态系统”。

这个计划其实在约三年前就已经启动。截至2025年11月,这场宏伟“造芯运动”总算进入执行阶段。真正的问题是:它起步远不止晚,而是几乎是“从零开始”。

目前为止,印度国内还没有一颗“真正意义上自己制造出来,且实现商业化量产”的芯片。明确这点很重要。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展开全文

甚至印度第一家现代晶圆厂,也就是硅片芯片制造的核心级设施,还得等到2026年底才可能有28纳米工艺的初步量产。

别人玩7纳米、5纳米甚至正在布局2纳米的时候,印度连28纳米制程才刚起步。这条赛道不是起跑晚,而是压根没换鞋就上场,还想从终点穿回起点?更要命的,是基础设施上的大鸿沟。

莫迪政府努力拉来了几位“朋友”:比如美光科技在古吉拉特邦设立的封装测试工厂塔塔集团宣布将建芯片制造厂,预计早期推出一些相对低端的芯片产品。

可是这几家工厂,本质上大多集中在所谓的“封测”(测试与封装)环节,核心晶圆制造并未真正启动。印度目前做的,基本是为别人拧螺丝的活儿。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封装测试的利润占比极低,技术门槛不高,也不是核心竞争优势。这就像你想称霸厨艺界,结果连刀工和调味都不会,只在练摆盘,真要上桌,恐怕不是堂堂正正,而是尴尴尬尬。

再拉长视角看看国际格局,你就更能看出这场比赛,印度有多劣势。

美国,靠着EDA设计软件、芯片架构的霸主地位,英特尔、英伟达的领先制程、全球专利、先进封装布局,已经在3纳米和2纳米上实现量产配套。

中国虽然在高端制程仍受约束,但早在2011年就实现了28纳米量产,2022年已突破7纳米技术。2023年单年新增产能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中国是在封锁、打压、刁难的环境下实现这一切的。这背后的积淀是数千亿人民币、十几年战略投入堆砌起来的体系化成果。

印度想在未来七年用100亿美元补齐十多年、几百亿规模的历史欠账,这真不是一句“赶超意志”能解决的。那莫迪这局棋,真的值得下吗?

印度确实有“追赶型国家”的基础逻辑。过去几年,中企在印度智能手机、家电、通信设备的投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产业链的萌芽。

印度电子制造基础依然薄弱,28纳米技术未来即便实现控产,也未必能盈利。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因为这个制程本身就是“成熟而过时的”工艺,市场大头早被中美瓜分,中国的海思、华力微、华虹宏力等等,早就量产稳定,成本远低于刚起步的印度厂家。投产即亏损,这是完全可能出现的场面。

基础设施与技术人才是硬伤,一时砸钱根本救不了命。

印度的科研高校、工程师储备和产业协同能力,远不及中国,更别说与美国抗衡。你别看塔塔喊了热血口号,真正能在良率、成本、稳定性上比肩台积电、三星,至少是二十年功夫。这不是钱的逻辑,是体系的博弈。

全球最复杂、最高壁垒的产业,没有人能轻轻松松靠买地、盖厂、招商就搞定。

莫迪似乎把“产业进攻”和“政治表演”混为一谈了。印度媒体拼命炒这100亿美元,喊出了“2032年平起平坐”,但背后的技术、人才、供应链、市场容量全是问号。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他们急于画这张大饼,更多是为2029年的大选做铺垫,而不是为2032年的技术现实服务。但作为中国人,我们也不能笑得太早。不要高估对方现在的“手牌”,但绝不能低估其“动机”。

印度最大的杀招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它的政治路径:借助美国去中化政策和全球产业链重组的红利,试图拿到“全球代工新贵”的门票。当不了中国,哪怕做个“南方墨西哥”,它都甘愿。

一旦印度当真搭上了欧美的“扶持快车”,哪怕只是做中等水平芯片封装,未来对中国中低端产能的蚕食依然可能出现威胁。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重点在于,我们自己能不能继续稳住高端制程的突破,真正建立不可替代的国产体系。

别到那一天,全球成熟制程的低利润订单跑去印度,高利润芯片仍留在美日欧,而我们却陷入内卷泥潭挣扎成本。

2032年前,印度或能实现28纳米或更少量的14纳米制程的初步产业化,但谈不上商业规模,更谈不上全球领先。国际大厂对印度信心不够,资本不肯长期深耕,而本国企业除塔塔外尚无可依靠。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如果再被美欧作为“地缘制衡工具”不断利用,却无法形成自主可控的能力,那印度的芯片梦,很可能也是“政绩工程”的另一种包装。

别怕印度说要“坐上桌吃饭”,怕的是我们自己在端菜上慢了一步,主菜就被别人抢了。短期看印度尚不具威胁,中美竞争依然是主旋律,但长远看这场产业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