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小说大师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谜(著名的间谍小说) 99xcs.com

(来源:上观新闻)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2026年12月13日,间谍小说作家约翰·勒卡雷在英国因肺炎去世——一代文学大师兼“时代记录者”陨落。BBC的讣告写道:“勒卡雷剥去了007系列中的魅力和浪漫,取而代之的是职业间谍真实的黑暗和肮脏的生活。”

勒卡雷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一部尚未出版的长篇小说——《银景》。《银景》与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两部小说《间谍的遗产》和《战场特工》是同时创作的。勒卡雷的儿子、同为小说家的尼克·康威尔在经过编辑整理后,于2026年10月出版了这部“遗作”。据尼克在《银景》后记中所述,当他读了这部小说后,“反而更加疑惑,因为《银景》好得让人害怕。”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迟迟不愿拿出这部小说,这也许是勒卡雷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谜。今年8月,小说《银景》中文版正式引进出版,这部“沧海遗珠”也终于重现天日。

如果你从未读过勒卡雷的间谍小说,那么恭喜你,你的眼前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勒卡雷宇宙和他笔下晦暗不明的间谍世界,《银景》可以成为进入勒卡雷宇宙的一把钥匙:简洁优雅的文风,冷静克制的叙事,精妙无比的对话,一切暗潮涌动,最终撕开情报机构的虚伪面纱,还原一个真实的间谍世界……这里没有如007般整日刀光剑影、香车美女相伴左右的帅气间谍,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鲜活真实的个体:每天坐火车通勤、头顶“一片绿草”的间谍头目,惨遭组织背叛排挤、内退多年的老特工,逃离金融城来到海滨小镇开书店的“文艺”白领,原生家庭支离破碎的单亲妈妈……身处他的间谍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扰与挣扎,这里充满了个体与官僚、忠诚与背叛、激情与愚忠等种种矛盾。

小说《银景》中,主人公朱利安·劳恩斯利辞去了伦敦金融城的高薪工作,来到海滨小镇经营书店,开始新生活,但这份宁静不久后便被一个名叫爱德华·埃文的神秘访客打破。爱德华居住于一栋名叫“银景庄”的海滨别墅,他不但对朱利安的背景非常熟悉,也对其书店的运营深感兴趣;与此同时,伦敦的间谍首领普罗克托也因一起危险的泄密事件,一路追查到这座海滨小镇,直指“银景庄”。“银景庄”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勒卡雷的作品序列中,《银景》可能不是最短的一部,但也是最短的小说之一。别看它篇幅短小,但故事的叙事线索集中、信息量密集。小说主要围绕朱利安(书店老板)、爱德华(神秘贵族)和普罗克托(情报官员)三个核心人物的视角展开。没有庞大的全球阴谋,更像是一起发生在海滨小镇的、聚焦于个体命运的“局部事件”,这使得它的可读性更强,节奏也更紧凑。至于勒卡雷的资深读者,依然会在这部作品中看到那个熟悉的影子。与勒卡雷之前的许多“烧脑”神作如“史迈利三部曲”等相比,《银景》的笔触冷静克制,作品中多了一丝温情、哀婉与和解的意味。在这部小说中,勒卡雷对他笔下的角色抱有一种更深厚的同情和理解。

《银景》中有三个堪称教科书级的场景,普罗克托盘问两位退休同僚以还原爱德华历史的戏码,展现了勒卡雷炉火纯青的书写对话的艺术,仅凭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人物的性格与往事;情报机构的葬礼在他笔下变成了一出社会喜剧,再次印证了他最善于揭示间谍与常人无异的本质;普罗克托探访某绝密基地的段落,“我们专用的抗核打击地洞,在地面下三百英尺处。”——虽接近传统惊悚片领域,但勒卡雷笔下人物的唇枪舌剑营造出了堪比飞车追逐的张力。我们从中窥见了人物特工生涯中失败的婚姻和迷失的子女,更有纯正的勒卡雷式瞬间:当愤怒的长官坚称泄密“肯定是人为而非光纤或隧道问题时”,那句“我是说,泄密的必定是人。不是他妈的光纤。也不是他妈的隧道。而是人,没错吧?”振聋发聩。

书中提到,“银景”的名字源于爱德华喜欢的哲学家尼采的同名居所“Silberblick”,因此他将自己所居住的海滨别墅命名为“银景庄”。这或许是勒卡雷对《007》系列作者伊恩·弗莱明的致敬。众所周知,弗莱明曾在牙买加建了一座海滨别墅,并用自己参加过的一次行动代号为其命名为“黄金眼”,弗莱明为逃离英国阴冷的冬季,一生有许多时间都待在“黄金眼”别墅。关于“银景”的文字游戏,可能也是源于勒卡雷对德语、德语文化和文学的喜爱——他13岁就开始学习德语,深谙这门语言之美。

勒卡雷早年曾供职于英国的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后开始以笔名创作小说,是少数真正拥有间谍背景的文学巨匠。相较于同样有着间谍经历的前辈们,如萨默赛特·毛姆、格雷厄姆·格林等人,勒卡雷的写作真正做到了突破间谍小说这一类型。他以其冷峻真实的笔触,彻底颠覆了传统间谍小说中英雄化、浪漫化的叙事模式,转而聚焦于间谍背后的官僚体系、道德困境与人性挣扎——开创了一种更贴近真实的间谍文学范式。正如他所说:“间谍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人类处境。”

1963年,勒卡雷凭借小说《柏林谍影》一举成名,格雷厄姆·格林评价《柏林谍影》:“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了勒卡雷文坛大师的地位。他的代表作有《柏林谍影》、“史迈利三部曲”(《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荣誉学生》《史迈利的人马》)等。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全球各大媒体的瞩目与读者的欢迎,更因充满戏剧元素与张力,被多次翻拍成影视剧,《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女鼓手》《头号罪犯》《我们这种叛徒》等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勒卡雷的作品不仅被誉为“最好的英语小说”,更深刻影响了《国土安全》《美国谍梦》《流人》《豺狼的日子》等当代影视作品。他通过间谍这一极端身份,探讨的是普遍的人性困境——欺骗与真实、忠诚与背叛、身份与自我。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冷战结束,可三十多年过去了,透过勒卡雷的小说,人们依然能看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失望,看到那些形形色色的看不见的敌人,对个体的欺骗和背叛、压榨和磨损。勒卡雷是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和亲历者,他认为间谍世界是“人类现实的隐喻”,他的小说里有的是,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模糊的道德界限、疲惫的中年男子,以及在意识形态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无尽撕扯……他以写作提醒人们,“冷战结束了,我们人类虽然幸存,但仍然没有方向,仍然没有信仰。”《银景》无疑是勒卡雷六十年写作生涯的终极之作,也是其间谍文学的完美终章。

原标题:《间谍小说大师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谜 | 勒卡雷遗作《银景》出版》

栏目主编:陆梅 文字编辑:李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