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杨君 中央电视台资深媒体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媒体人物:徐克(Hark Tsui),华语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杨君: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央电视台著名媒体人,著名节目策划、主持,也被称为国内少有的复合型媒体明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专业的第一位电视传播学硕士,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被派驻美洲东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央视《世界经济报道》《纪实十五分钟》和《半边天》等多个栏目。
1999年开始出版媒体专著《英雄三部曲》(《英雄》、《现在》、《笑容》),由于形象时尚,风度气质俱佳,温和与智慧并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称为央视“智嘴”,国际著名大家金庸为《笑容》亲自写序,对杨君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出任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持人并当选主席,2001年获得“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称号,并成为新华社“环球2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纪女性”仪式上唯一的颁奖嘉宾,影视传播学作品被译为17国语言。
2002年入选WHO'S WHO世界杰出职业女性,2002年10月出任香港“两地影视业大型交流活动”主持人,2003年3月8日世界妇女节,中国邮政发行了杨君“笑容”系列邮票及首日封。杨君被国内外媒体称为近年来中国影视界的焦点人物之一。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介绍
媒介、思想、碰撞,当今媒体风云人物,谁在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专业第一位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君坚持传播学研究达26年之久。
杨君1990年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传媒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92年因品学兼优成绩优异获得国家教委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台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以媒体评论员的犀利笔锋撰写大量以媒体为内容的调查及评论,首次提出电影具有媒体属性的观点,同时指出应将媒体的范畴包含八大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音像、网络等。提出以媒体事件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研究个例来纵向集纳考察中国及世界媒体发展的观点,并加以成功实践。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是我们准备了三年之后隆重推出的国际国内几百位媒体顶尖人物的大型访谈,以前沿、客观、发展、国家、国际的眼光考察中国媒体走向,有权威人士预计该访谈的推出和媒体人物的成功思想将对中国媒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嘉宾简介
徐克(Hark Tsui),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今胡志明市),祖籍广东汕尾海丰,华语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1978年,拍摄了个人首部电视剧《金刀情侠》 。次年,执导电影处女作《蝶变》 [。1981年,凭借《鬼马智多星》获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83年,执导奇幻武侠电影《新蜀山剑侠》。1987年,主演剧情片《最后胜利》,凭该片获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1991年,拍摄动作电影《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1992年,担任监制并参与编剧的武侠电影《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相继上映。1994年,执导并监制古装爱情电影《梁祝》,凭借该片获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1997年,执导的首部好莱坞电影《反击王》上映。
2001年,执导古装奇幻动作片《蜀山传》。2005年,拍摄武侠电影《七剑》。2007年,参与执导动作电影《铁三角》。2010年,拍摄古装悬疑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11年,执导武侠电影《龙门飞甲》。2013年,执导古装悬疑动作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4年,执导谍战动作电影《智取威虎山》,凭借该片获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2018年,执导古装悬疑动作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2025年2月,徐克凭借71部电影作品获得152.52亿元票房,登上中国影史导演票房榜第三;4月11日,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从越南西贡的热带雨林中走来,到香港、美国,再到全球电影舞台,徐克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创新精神,编织了一场场光影奇梦。从早期的《蝶变》到《新蜀山剑侠》,再到享誉国际的《黄飞鸿》系列,徐克不仅是一位导演,更是电影艺术的探索者和革新者。本文将带您走进徐克的电影世界,揭秘他的创作历程与风格。
01
徐克的早期生活与电影之路的启蒙
《电影这个江湖:中国新电影人物史记》有相关描述, 徐克,这位在电影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导演,其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越南度过,那时越南战乱频仍,然而这样的环境却孕育了他对电影的无尽热爱。在中学时代,他就已经与同学一起拍摄实验电影,早早地“实现”了电影梦。之后,他赴美国深造,违抗父命选择电影专业,并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电影视角和风格。 徐克的早期生活:徐克原名徐文光,出生于越南西贡。他的父亲是越南华侨,艰苦创业,对徐克影响深远。从小喜爱绘画的徐克,对视觉艺术有着敏锐的感知力,这也为他日后从事电影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之路的启蒙:在徐克的成长过程中,电影始终是他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在越南上中学时,他就与同学一起筹划并成功拍摄了实验电影。这一经历不仅让他对电影制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对电影的无限热爱。之后,他赴美留学,坚定地选择了电影专业,边打工边上学,甚至拍摄了关于亚洲人在美国生活的纪录片。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电影技能,也让他对电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徐克,原名徐文光,1951年2月生于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徐克的父亲是祖籍广东海丰的越南华侨,出身贫寒,但艰苦创业,在西贡开办过药房、汽水工厂、养蜂场和学校,还做过中医。从小喜爱绘画的徐克对父亲的日常形象印象很深,他年少的时候,父亲是个在穿戴打扮和行为举止上很特立独行的人。在徐克的成长之路上,他的选择更多地触犯和伤害了父亲的期待,父子间对于儿子未来走向的看法背道而驰。徐克从小是个耽于幻想的孩子,这一爱好当年曾被父亲气愤地批评为玩物丧志,但对视觉艺术的追索还是在他童年中的爱好中得到了必要的积累。18岁那年,徐克于香港完成了高中学业,在去美国念大学的专业选择上,父子间又出现了严重分歧。徐克选了电影,但父亲坚持认为儿子必须成熟和实际,应该向做一位工程师或建筑师的方向努力。徐克的固执使暴怒的父亲中断了他求学时期的经济来源。当时的徐克身处异乡无比艰难,只能靠做兼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从来到美国读大学开始,徐克和父亲断绝了来往长达十多年,直到他回到香港以后,经过初期的积累并于1984年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才和家人和好如初。徐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大部分是在剑拔弩张、战乱频仍的越南度过的。在徐克上小学时的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这个时期的徐克,和很多当地的孩子一样,活跃、勇敢,无拘无束,对新奇探索的迷恋和对创造性冒险的欲望无比膨胀。1964年,13岁的徐克和他的初中同学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创作计划——拍摄实验电影。经过艰难的筹划和操作,十几分钟的实验短片拍摄成功了,随后徐克和伙伴们又接连制作了几部短片,徐克的电影梦就这样,在中学时代就早早“实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逐渐升级,徐克一家不得不背井离乡。1966年,徐克中学毕业后便跟随父母移居香港。1969年完成高中学业的徐克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他进入了得克萨斯州南循道会大学,学习一年后休学环游美国,这期间,徐克坚定了从事电影职业的决心。再次返回得州后,他转学并改修电影专业,并由于这种违抗父命的做法,失去了家人提供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在求学期间,他和朋友一起合拍了一部关于亚洲人在美国生活的纪录片,重拾电影梦想。02
电影工作室的创立与发展
根据《华语电影十导演》中的相关信息, 徐克在1984年创立了电影工作室,这一举动标志着他电影事业的新篇章。在此之后,他导演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上海之夜》、《打工皇帝》、《刀马旦》等,并监制了包括《英雄本色》和《倩女幽魂》在内的多部经典影片。这些作品不仅开创了枪战英雄片和高特技神怪武侠片的新潮流,更使徐克在国内外电影界声名鹊起。他的电影工作室成为他创作与探索的重要平台,推动了香港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1984年创立电影工作室,导演《上海之夜》、《打工皇帝》、《刀马旦》,并监制了吴宇森执导的 《英雄本色》、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等片,开创枪战英雄片和高特技 神怪武侠片的新潮流,蜚声海内外。 他还执导了电影《黄飞鸿》、《青蛇》、《满汉全席》等影片,近年来他带着武侠世界的十八般武艺和各类 兵器进军好莱坞,为中国武侠电影进军海外市场呐喊扬威。03
徐克:黄飞鸿系列的创新与影响
根据《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的描述, 徐克,这位在电影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导演和编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黄飞鸿系列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通过巧妙的改编和精湛的技艺,徐克成功地将这位历史人物塑造成了银幕上的英雄形象,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引发了对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的深刻思考。
徐克在黄飞鸿系列中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剧情设计上,他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使得故事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戏剧张力。其次,在角色塑造上,徐克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让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此外,他还大胆尝试将时尚元素和幽默对白融入古装武侠片中,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徐克卓越的才华和创新能力,更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提高了观众对于国产电影的期待和认可度,还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同时,徐克通过黄飞鸿系列所传达出的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与传承也激发了更多电影人投身于创作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徐克敢于尝试,不拘泥于传统,极富创新精神和蓬勃的创作力,这表现在他编写的大量电影剧本上。进人90年代后,徐克个人所参与的编剧作品更多的是新派古装武侠作品。他从1991年开始,一连编写了五部有关黄飞鸿的剧本,这些剧本也是徐克和电影工作室其他编剧合作的结晶。在徐克的改编下,黄飞鸿故事巧妙地与清末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相联系,而英雄本人也被放置在民族危亡的大时代背景下,那种对英雄凛然正气的描写非但不显得牵强,反而和该系列的主题极为贴切。另外《黄飞鸿》剧本的对白风趣幽默,徐克将不少时尚用语和搞笑成分成功地移植到了《黄飞鸿》中。正是该系列让徐克开创了所谓的“新历史电影”的局面。在《黄飞鸿》系列之后,徐克继续他的“新历史电影”创作态度,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对中国古典名著的改编上。综观徐克的编剧创作历程,人们会发现,进人90年代后,徐克这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开始由他本人亲自参与编剧。无论是《黄飞鸿》系列还是其他作品,徐克所尊崇的路线已经从熟练的商业经典叙事变成了对传统文本的重新改写,徐克用自己的笔触建构了他心中所谓的经典。04
好莱坞的跨文化探索与挑战
《501位电影导演》中介绍到, 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心,一直在尝试跨文化的探索,旨在打破文化壁垒,创作出能够引起全球观众共鸣的作品。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充满了挑战。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人合作,好莱坞电影在汲取多元文化灵感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故事普世价值与本土文化特色平衡的难题。
卡门·莫桩、佩内洛普·克鲁兹等演员与导演阿莫多瓦的合作,展示了西班牙文化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交融。而像徐克这样的导演,则以其独特的东方视角,尝试将武侠元素与西方电影技术结合,创造出新的电影风格。尽管徐克在好莱坞的尝试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但他的作品依然为跨文化电影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另一方面,约翰·休斯的青春喜剧电影在80年代的美国青少年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成功部分归功于对青少年成长烦恼的精准把握和对时尚文化的敏锐触感。这种对特定文化群体的深入理解,也是好莱坞在跨文化探索中需要借鉴的。
综上所述,好莱坞的跨文化探索不仅体现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电影人的合作上,更在于如何深入挖掘各种文化的内涵,创作出既具有全球吸引力又能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电影作品。
卡门·莫桩(Carmen Maura)与阿 莫多瓦合作过五部电影,包括他的第 一部故事片《解比、露西、邦及其他 不起眼的姑娘》( Pepi, Luci,Bomy 及他最近的回归之作《回归》。佩内洛普·克鲁兹在《关于我的母 以及《回归多中饰演角色。维多利亚·阿布利东(Victoria Ari)与阿莫多瓦通过《拥着我,绑 着我》(iAtamel,1989)开始了卓 有成效的合作。徐克生平:1950年2月15日出生于越南西贡。导演风格:香港新浪潮浪漫玄幻导演:功夫武侠系电影大师:风格雄伟,情节紧张:尝试将东方主题西方化。徐克是香港最多才多艺、广受赞誉的电影人之一,被誉为“亚洲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演出、导演、制作、编剧的电影多达50多部。约翰·休斯 生平:1950年2月15日出生于美国密西根兰辛,2009年逝世于美国纽约。导演风格:励志青春偶像剧导演,拍摄有80年代的青少年喜剧,主题多为成长的挣扎;对时尚有敏锐触感。在华语电影的浩瀚长河中,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耀眼而独特。无论是最初的武侠片,还是现今的特效大片,徐克一直以创新和突破的视角,引领着华语电影的视觉潮流。本文将从背景、概览、创新性、可靠性及应用五个方面,详细解析徐克电影的视觉美学。
一、背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的形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现代电影的元素。徐克自幼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年受训于美国好莱坞,因此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和语言能力。这种独特的背景使徐克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有西方现代电影的张力和表现力。
二、概览:新派武侠的创造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可以用“新派武侠”来概括。他成功地将武侠小说的意境与现代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从《东方不败》到《龙门飞甲》,再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影片,徐克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超乎想象的世界。
三、创新性:突破传统的桎梏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创不新断。挑战传统的电影语言和视觉效果,将大量的现代科技元素在融《入龙到门电飞影甲中》。中,他运用了3D摄影机拍摄,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江湖之中。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徐克又大胆尝试将特效与武术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战斗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四、可靠性:技艺的精湛与精益求精
尽管徐克电影在视觉效果上不断创新,但其在视觉风格的呈现上却始这终主保要持体着现高在度两的个可方靠面性:。一是徐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电影技术的熟练掌握;二是他在特效制作上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徐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刻。他明白武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在电影中极力将其发扬光大。在视觉风格的呈现上,他将古代的服饰、道具、建筑等元素与现代的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世界,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一个同充时满,奇徐幻克色对彩于的现江代湖电。影技术的掌握也非常熟练。他深知电影特效是实现视觉风格创新的关键,因此不断挑战技术的极限。在《龙门飞甲》中,他运用了最新的3D技术,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了一种而前在所《未狄有仁的杰视之觉通效天果帝。国》中,他又大胆尝试将武术与特效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战斗模式,既保证了视觉效果的新颖性和冲击力,又确保了动作场面的真实性和震撼力。
五、应用:华语电影的崛起与国际影响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不仅在华语电影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国际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新和突破不仅带动了华语电影特效的发展,也为国际电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在体好验莱。坞影片《云图》的特效制作中,徐克团队的特效就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赞誉。可以说,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已经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科技的力量。
总结:徐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电影技艺和创新精神,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视觉风格。从背景到概览,从创新性到可靠性,再到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国际影坛树立了新的标这杆种。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视觉风格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感官体验,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科技的力量。
摘自《杨君访谈国际媒体》
)

)
)
(红霉素软膏可以治疗脚气吗))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