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瓣8.9到两对半嘉宾?《再见爱人》为何放弃治愈沉迷流量套路(豆瓣14.7) 99xcs.com

2024年10月23日,《再见爱人》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新一期节目将延期上线,直到第二天节目播出时,观众才注意到,原本参与节目的嘉宾路行消失了。他此前卷入“行贿”事件,并已宣布退出节目。为了应对这一突发状况,节目组紧急将路行的镜头剪辑掉,原本的三对嘉宾变成了“两对半”,节目时长也因此缩短。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这样的变动乍一看,似乎有些荒唐,但放到如今的《再见爱人》里,这一切却不算什么惊讶。自从本季开播以来,嘉宾们身上的话题几乎没有间断过,何美延与梁淞的家暴争议、李施嬅与车崇健的八年感情画上句号,一次次让节目登上热搜。虽然观众在热闹中享受着这些讨论,但我不禁想,这档曾给人带来温暖的节目,怎么变得如此不同了?

《再见爱人》刚刚推出时,完全是另一番景象。2026年第一季开播,节目在豆瓣上获得了8.9分的高分。那时,热搜关键词满是“破防”、“泪崩”和“意难平”,而非如今充斥着各种争议。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章贺和郭柯宇这对夫妻,他们有着十年的婚姻,却在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节奏里挣扎。一个早睡早起爱运动,另一个则是熬夜成瘾爱安静。尽管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却并未闹得一团糟。在节目的最后,章贺深情地说了一句“感谢你”,郭柯宇也含泪微笑回应,这一幕让很多观众明白,原来离婚不必非得充满仇恨,依然可以体面地告别。

此外,老王和朱雅琼的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最初,大家可能觉得老王对朱雅琼过于苛刻,总是否定她的创作,但随着节目的深入,观众发现,老王其实也一直记得朱雅琼和自己在一起时的光辉岁月。那时的《再见爱人》不曾将嘉宾标签化,也没有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它只是通过真实地展示亲密关系中的困境与情感,让观众看到自己。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然而,谁能想到,这档曾带给人温暖的节目,后来的变味竟如此迅速。变化开始出现在第二季,张婉婷与宋宁峰的加入彻底改变了节目讨论的方向。张婉婷情绪波动较大,网友便贴上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签;宋宁峰话少,也被批评为“被动攻击型人格”。本来用于理解他人心理的术语,忽然成为了攻击他人的武器。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到了第四季,麦琳的遭遇更让人揪心,节目组显然已不再追求当初的“精品”品质。与其让观众深思,节目更像是刻意挑起争议,吸引眼球。麦琳刚一登场,背景音乐就转变,矛盾的片段在正片播出之前就通过“抢鲜版”曝光,网友们迅速跟进,批评她为“疯女人”,并且给她扣上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帽子。麦琳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李行亮过了一年才发布长文抗议网络暴力,并指出当时由于保密协议无法发声,但等到能说话时,澄清的话已经没有人愿意听。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现在的第五季中,节目里的嘉宾更像是精心挑选出的“话题样本”。邓莎和路行的“冷暴力婚姻”、何美延和梁淞的“Rapper式争吵”,这些故事线似乎按模板编排,一点真实感都没有。虽然一开始希望能找到共鸣点,但看完节目后只觉得这些情节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哪里还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更令人担忧的是观众的变化。曾经,大家看《再见爱人》是从别人的故事中反思自己,而现在,观众更多的是充当“互联网医生”,在节目片段中给出诊断和评论。节目组似乎忘记了,大家喜欢这档节目并不是因为想看某个嘉宾“疯掉”,而是能从中看到自己与伴侣之间的点滴。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与同类型的《春日迟迟再出发》相比,后者依旧坚持着治愈性的内容,专注于呈现温暖,而不是靠放大冲突博取眼球。而《再见爱人》却将“理解”替换成了“审判”。毫无疑问,这种“全民确诊”的做法对嘉宾极为不公平。毕竟,心理学诊断是专业的事情,凭几个剪辑片段就轻率下结论,并非明智之举。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更可怕的是,这种“贴标签”的习惯已经从节目中蔓延到现实生活中,开始有人用这些标签去定义身边的伴侣和朋友,然而每个人的内心是复杂的,怎么可能用一两个词语就能简单概括?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再见爱人》原本应该是面向镜子,照出我们在感情中的模样,陪伴我们学习如何去爱。可如今,它却变成了一台制造焦虑的机器。情感综艺本应是温暖治愈的,如果连“尊重”和“理解”都丢失,只剩下热度和争吵,那么即使节目再火,也已不再拥有最初的价值。希望节目组能够认真思考,究竟是要做一档让人记住温暖的节目,还是只想赚一波流量的“快消品”。毕竟,观众需要的不是“狗血”情节,而是能让人相信“即使感情有问题,也能好好面对”的勇气。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