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张莉在社交平台发布了长诗《亲爱的晓旭》,悼念已故好友陈晓旭。诗中写道,“碧海为证,白鸥为凭”,表达了她对故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这已经是张莉连续第十多年在陈晓旭生辰之际,发文追忆这段跨越生死的深厚友情。
这段情谊起源于1983年那个改变两人命运的红楼剧组。18岁的张莉当时是成都战旗歌舞团的文艺兵,陪朋友去《红楼梦》试镜时,意外被剧组看中。最初,她的角色定为紫鹃,但几经波折后,导演决定让她饰演薛宝钗。与此同时,陈晓旭怀抱对林黛玉的执念,勇敢地毛遂自荐,直言“我就是林黛玉”。命运的安排让她们分别成为了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扮演者,戏里的姐妹情深,戏外的她们则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三年的剧组生活,奠定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张莉为了更好地演绎薛宝钗,不仅刻意增重,还忍受脚趾磨破流血,坚韧不拔地练习仪态。陈晓旭则全心沉浸在林黛玉的角色中,手不离书,将原著中的诗句一字一句地抄写在笔记本上。两人性格互补,张莉外向开朗,常常拉着沉静的陈晓旭偷偷溜出剧组,买些零食藏在床底下一起分享。而陈晓旭勇敢且不拘一格,甚至带着张莉偷偷骑道具马,最终被导演发现后两人共同禁闭,却依旧笑声不断。张莉回忆说:“外人看晓旭忧郁,但关起门来,她比我还要疯。”
这种无言的默契延续到了电视剧《家春秋》剧组,陈晓旭饰演“梅表姐”钱梅芬,而张莉则饰演丫鬟鸣凤。两人再次相遇,演绎了不一样的角色,但依然有着深厚的友情作背景。随着张莉前往加拿大留学并转型为地产投资人,陈晓旭也投身于商界,虽然生活轨迹逐渐分开,但她们的友谊始终未曾疏远。张莉每次回国,都会第一时间去北京看望陈晓旭,而陈晓旭再忙也总会挤出时间相伴。
2007年,陈晓旭因病去世,张莉在加拿大收到噩耗时,犹如晴天霹雳。她至今记得最后一次见面时,陈晓旭那种异常紧紧的拥抱,以及她低声说出的那句“再好好聊一聊”,原来那是好友最后的告别。此后,张莉无论身在何处,每年10月29日和5月13日这两个日子,都会按时发文悼念这位故友。她的悼念从最初的简短文字,发展到如今的长诗,每一次都充满了牵挂与思念。
这段友谊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界限,成为张莉生命中的重要情感寄托。而这份感情,也透过她们所塑造的角色,深深刻入了观众的记忆之中。张莉饰演的薛宝钗,优雅中带着雍容,既有世故圆滑后的豁达,又不失通透的智慧。红学专家周汝昌曾赞她为“活脱脱的蘅芜君”。而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则将人物的孤高、敏感与诗意融入角色,葬花时的凄美,题帕时的深情,至今都是经典之作,难以超越。
如今已60岁的张莉依然优雅,社交平台上的健身照与旅行照流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每年两次的悼念,既是对故友的追思,也是在向那段红楼岁月致敬。随着新版《红楼梦》的不断推出,许多人依然会怀念1987年那个夏天,张莉与陈晓旭在剧组度过的三年时光,那段时间打磨了她们的角色,也深深地印刻了她们的友谊。她们塑造的宝姐姐与林妹妹之所以难以逾越,不仅在于她们精湛的演技,更因为她们将真挚的情谊与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融入了表演。那份戏里戏外的真情,早已随《枉凝眉》的旋律,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红楼记忆。
在《红楼梦》大结局中,林黛玉香消玉殒,病逝身亡;而宝钗则在宝玉出家后,孤独地守着空房,寂寞度日。戏外的陈晓旭与张莉,分别成为了一个早已仙逝,一个一直单身到老。演员的生活轨迹与她们所演绎的经典角色相互映照,命运交织,细思之下,不禁让人对人生产生几分怅惘与叹息。
(红霉素软膏能治脚气的真菌感染吗))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