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小乔
“3天后注销微博,感谢大家给我机会,让我退休……”
郑智化的一则视频回应,让持续发酵的机场风波再度升级。
面对网友喊出的“封杀”声,他竟直言“谢谢你们给我退休的机会”,并自曝3天后将注销社交账号,这番表态瞬间引发全网热议。
如今面对骂声,他直言账号成了“网络厕所”,干脆决定退网。
而这所谓“感谢封杀”是真心话还是反讽?
一句“连滚带爬”,点燃全网情绪
10月25日下午,63岁的郑智化发布的一条微博,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这位唱着“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的歌手,第一次以如此狼狈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深圳机场对残疾人的态度没人性,升降车离机门地板 25 公分,轮椅推不进飞机,腿也跨不进机舱门,司机冷眼看着我连滚带爬进飞机。”
短短百余字,瞬间戳中了大众的共情神经。
评论区里,心疼与愤怒几乎要溢出屏幕。
有人翻出他两岁患小儿麻痹症、七岁前全靠爬行移动的往事,感慨“一辈子与病痛抗争的人,本该被温柔以待”。
无障碍设施的缺失,从来不是个例。
然而,不到半天时间,网友们自发涌向深圳机场官微讨要说法。
当晚,机场官方迅速回应,承认服务存在疏漏并诚恳致歉,承诺会立即整改。
眼看事件以“问题解决”的剧本走向收尾,谁也没料到,24小时后的监控视频,给了所有人一记措手不及的反转。
26日,一段完整的登机监控被曝光。
画面里,两名地勤人员小心翼翼地推着郑智化的轮椅抵达机门,机舱内的空姐快步上前接应,两人一左一右搀扶着他,平稳地从轮椅转移到机舱座位,全程不过两分钟,完全没有看到他所谓的“连滚带爬”。
之前心疼他的网友觉得“被欺骗”,评论区画风突变:“这就是所谓的没人性?”“为了博同情至于吗?”
更刺耳的声音接踵而至,“滚出大陆”“封杀他”的言论开始刷屏。
短短一天,郑智化从“被欺负的弱势群体”,变成了“夸大其词的博眼球者”。
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郑智化没有沉默。
自曝“本想用屁滚尿流”,他的倔强藏着半生伤痛
27日,他再次发文致歉,承认自己“情绪激动用词不当”,感谢了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同时也解释了当时的心境。
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在后续回应中竟坦然自曝:“其实一开始想说的是‘屁滚尿流’,后来已经刻意收敛,才换成了‘连滚带爬’。”
这话一出来,直接把事儿闹得更大了。
网上炸开了锅,不少人吐槽:“这哪是什么不小心说错,摆明了就是故意夸张!”“拿自己的残疾卖惨博眼球,也太没品了吧!”
郑智化这种比较偏激的说法,可不是第一次。
深圳机场这事儿闹得正凶的时候,他还接着吐槽,说在南京机场安检要查义肢,在新疆机场连拐杖都得托运,话里话外都在嫌大陆的服务不够贴心。
这话一出来,立马就有人反驳了。
专业人士都说,安检检查义肢是怕有人藏违禁品,拐杖要托运也是因为以前发生过劫机事件,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大家安全,而且都是经过实际验证的。
不过郑智化看着说话直来直去,其实每句话背后都藏着没人知道的心酸。
很少有人了解,63岁的郑智化早已被旧疾折磨得不堪重负。
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让他的膝盖常年处于退化状态,疼起来像有上千根针在扎,即便吃止痛药也难以缓解。
有次演出后台,有人拍到他扶着舞台栏杆迟迟站不起身,额头上全是冷汗,可只要灯光亮起,他必定拄着双拐站直身体。
“要站着唱,坐着对不起支持我的人”,这是他坚守了几十年的执念。
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身体剧痛的人才能理解,那短短两步的转移,对他而言可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
当身体的疼痛与情绪的委屈交织,那些略带夸张的表述,更像是一种压抑已久的宣泄。
外人看到的是风平浪静,他感受到的却是刺骨的痛。
可网络世界从来没有“感同身受”,道歉非但没能平息怒火,反而让骂声愈演愈烈。
这场由“用词不当”引发的争议,渐渐偏离了事件本身,变成了一场不分青红皂白的网络围剿。
“感谢封杀”是真心话还是反讽?
就在舆论最汹涌的时候,郑智化发布了一条短视频,镜头里的他穿着简单的深色上衣,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依旧坚定。
没有声嘶力竭的辩解,也没有委屈巴巴的哭诉,他平静地说出了决定:“我的微博充了会员,却成了有些人的‘网络厕所’,三天后我会注销账号,眼不见心不烦。”
面对网友喊得震天响的“封杀”,他的回应更是硬核:“真正的封杀只有两种,要么违法犯罪,要么被市场淘汰。网上这些声音,不算数。”
话锋一转,他却轻轻笑了:“不过还是谢谢你们,给了我退休的机会。”
这时,很多人才恍然大悟,郑智化的退网,从来不是被骂输了,而是早有预谋的转身。
这位63岁的歌手,其实早就到了该歇脚的年纪。
2002年他就曾打算退出演艺圈,是女儿一句“想看爸爸唱歌”,才让他重新站上舞台,这一唱又是二十多年。
这些年,每场演出他都要拄着双拐站满全场,有时结束后膝盖肿得连裤子都脱不下来,可他从来没在观众面前流露过半分脆弱。
网络上的这场风波,反而成了他顺理成章退场的台阶。
那些尖锐的骂声,意外地帮他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
不是在社交平台的喧嚣中消耗自己,而是回归平静的生活,远离键盘的纷扰。
11月3日,正如他所说,郑智化的微博彻底清空,所有内容都已不可见。
从10月25日发声到11月3日退网,短短十天,一场舆论闹剧终以他的转身落幕。
郑智化退网了,但这场风波留下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网络时代的“情绪先行”。
事件刚爆发时,几乎没人去核实真相,就凭着“残疾人被欺负”的标签群起而攻之。
当监控曝光后,又立刻倒戈相向,用最刻薄的语言指责郑智化“博同情”。
这种非黑即白的情绪狂欢,让理性讨论荡然无存。
我们总说“要听当事人的声音”,可真正能静下心来换位思考的,又有多少人?
其次是对弱势群体的“双重标准”。
一方面,很多声音呼吁社会关注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同情残疾人的困境。
可另一方面,当残疾人表达不满时,又会苛责他们“过于敏感”“小题大做”。
郑智化的“用词不当”或许需要道歉,但他提出的无障碍服务问题,难道不值得重视吗?
结语:
更值得反思的是,这些尖锐声音对待郑智化的态度。
郑智化用歌声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即便这次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也不该被如此恶意攻击。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那些“滚出大陆”“封杀”的言论,不仅伤人,更寒了人心。
我们可以不认同他的表述,但应该尊重他的人格,可以指出他的问题,但不该进行人身攻击。
信息来源: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