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娱乐圈各种选秀舞台上,“资深导师” 的头衔总挂在某些人嘴边。
可镜头拉近,这些所谓的“导师”,他们有的点评时绕开专业只说场面话,有的被问起领域知识当场卡壳。
这 6 位被称作 “大师” 的角色,偏偏对着比自己懂行的人指手画脚,这场面确实让人觉得奇怪。
他们站在评委席上摆架子时,真的不会觉得心虚脸红吗?
丁太升
丁太升常以 “音乐评论人” 身份当《天赐的声音》评委,却因不专业点评引起不少争议。
萨顶顶演唱后,他找不出音乐缺点,就开始吐槽萨顶顶妆容,说她 “涂了五厘米粉”、“动作僵硬”。
可萨顶顶曾获 BBC 世界音乐大奖最佳歌手,《万物生》融合民族与电子乐,知名度很高,丁太升自己却没任何音乐作品。
他甚至还批评韩红 “只会飙高音”,点评时说脏话人身攻击。
作为音乐评委,不点评专业却攻击外貌仪态,大家觉得这是评委该做的事吗?
杨坤
杨坤凭着《无所谓》、《空城》在乐坛还算有点名气,可他总爱公开点评别的歌手。
2021 年他酒后直播,说 “刘德华不算真歌手,是靠演员身份带红自己的歌”,这话一出口,立马就惹毛了网友。
咱先不说别的,刘德华的《忘情水》、《中国人》谁没听过啊?他开演唱会哪次不是爆满?
杨坤还说刀郎 “那歌不算音乐,换我唱也不差”,可刀郎的《2002 年的第一场雪》,当年光唱片就卖了 270 万张。
自己的歌没几个人记得,却去质疑国民度这么高的歌手,这评判标准能站得住脚吗?
杨坤好歹还在音乐圈里点评,可有些 “情感导师” 连自己的人生都没过明白,就敢指点别人的感情,乐嘉的 “导师人设” 塌得那叫一个彻底。
乐嘉
乐嘉以前靠 “性格色彩学” 在《非诚勿扰》当 “情感导师”,总爱对嘉宾的家庭指手画脚。
有次一个女嘉宾说自己一直在照顾瘫痪的哥哥,乐嘉居然引导人家 “你哥就是你找对象的负担”,当场就被女嘉宾怼回去了。
可他自己的感情生活呢?从公开信息能看出来,他自己三婚三离,过得一团糟。
还有次在节目上喝酒喝失控了,他直接 “发酒疯”,把节目搞得录不下去了。
后来他淡出了主流舞台,开始直播卖课,说能帮人解决情感问题,结果被网友吐槽 “自己都没活明白”。
自己的婚姻都搞不定,还以 “导师” 的身份教别人怎么生活,真有人会信吗?
孟美岐
2020 年在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里,孟美岐是以 “导师” 身份坐在评委席的,可台下站着的是 “情歌教父” 周传雄啊。
要知道周传雄 1989 年就出道了,那时候孟美岐还没出生呢。
但在节目里,孟美岐不光点评周传雄的演唱,甚至还手握淘汰权。
可她自己啥情况啊?当歌手没一首传唱度高的歌,当演员还凭着《诛仙 1》拿了金扫帚奖。
之前给学员示范 “绝望的眼神”,还被人嘲说像 “痴呆”,这时候她讲的话,真有人信吗?
鞠婧祎
爱奇艺的《国风美少年》,本来是主打推广国风文化的,鞠婧祎跟霍尊、张云雷一起当评委。
霍尊好歹有《卷珠帘》这种国风代表作,张云雷懂相声,多少沾点传统边,可鞠婧祎呢?全靠穿件国风衣服撑场面。
节目里,选手表演国风相关的节目,鞠婧祎根本提不出啥专业意见,全程就会说 “好,很好”。
有次选手演传统乐器,她连乐器名儿都叫不上来,打分全看自己心情,差点把有实力的选手给淘汰了。
明明是当 “国风评委”,但却连最基本的国风知识都没有,站在那就不心虚吗?
柯以敏
2016 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海选的时候,有个选手感冒了,跟评委说可能影响发挥,柯以敏直接就说“别唱了,赶紧滚”。
还有个选手身材偏胖,她居然嘲讽人家 “没人愿意看头母猪在台上唱歌”,那眼神里全是嫌弃。
柯以敏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的,还是李玟的师姐,可出道这么多年,没一首传唱度高的歌,知名度比师妹差远了。
就算这样,她还在好几个选秀节目里当 “资深导师”,对选手苛刻得不行。
自己连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没有,还对选手人身攻击,你说这哪是专业啊,分明是没素质吧?
柯以敏最后因为舆论压力,被芒果 TV 解约了,这也算是她咎由自取。
那英
那英有《征服》《默》这些好歌,确实有实力,可她偏偏总爱跨界当评委。
她之前在一档民俗音乐综艺里当评委,面对选手演唱的地方戏曲改编作品,她直言 “听不懂,感觉没新意”。
可她自己连该戏曲的基本唱腔特点都没说清,要知道她之前采访还明确说过 “隔行如隔山,不专业的领域别乱评价”,转头就忘了自己说的话。
早年间那英还说过刀郎的音乐“是给农民听的”,这话当时就惹了不少网友不满,刀郎的歌受众那么广,凭啥用这种标签贬低啊?
结语
流量或许能让他们暂时装成 “大师”,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真本事,早晚得露馅。
这些所谓的“导师”,与其在评委席上装样子,不如沉下心提升自己的专业。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