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沉默的荣耀》已经完结,但于和伟的工作却更加繁忙了。他不仅频频受到的褒奖,而且参加的活动也是接连不断。可是在这样一片光辉之下,于和伟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朋友。最近,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余皑磊现在每天需要依赖药物才能入睡,甚至开始产生了不想继续拍戏的念头。
他说这些话,并非为了引起关注,而是想为余皑磊发声。剧中那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特务头子谷正文,现实中的余皑磊,似乎已经在角色的压迫下,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沉默的荣耀》播出三周,余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一度登上17次热搜,观众纷纷称赞他“一个眼神就是一场戏”。然而,另一位同样奉献了教科书级演技的余皑磊,却在评论区遭遇了“滚出娱乐圈”以及“现实中肯定也是坏人”的恶评,最后不得不关闭社交账号。
或许你不熟悉余皑磊这个名字,但他的作品你一定看过。从《解救吾先生》中那个冷酷的绑匪阿仓,到《长安十二时辰》中权谋心计的元载,再到《悬崖之上》里那个贴着墙角走路的特务金志德——这些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角色,都是由他饰演的。而最令观众又恨又爱的,还要数《庆余年2》里的邓子越:他一开始啃着大饼骂街,最后为了保护范闲被乱刀砍死。观众既骂他是莽夫,又为他的死痛哭流涕。
导演孙皓曾称:“皑磊能将十句台词的配角演成主角的待遇,这样的能力圈内少有人能做到。”这次他饰演的谷正文,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说起这次角色的选择,事情本身也带着讽刺。剧组当初选择余皑磊来演谷正文,就是看中了他那张“能压住历史阴影的脸”。据说,为了演好这个国民党特务角色,他几乎把自己泡在档案馆里,观看审讯录像,特意去太原学习山西方言,连审讯时钢笔敲桌子的节奏都设计了三种:慢的时候像毒蛇吐信,快时像催命鼓点。
有一场戏,他故意把笔尖对准于和伟的瞳孔,距离不过两厘米,结果让对手演员后背冒冷汗。那场没有台词的对手戏,成了全网热议的“演技名场面”。为了更好地展现特务的阴冷感,余皑磊一度连续一周只睡三小时,拍戏时甚至故意让自己低血糖、保持手抖的状态。
这种对身体的“摧残”带来了直接后果,拍完一场追逐戏后,他的脸色明显不对。幸好有人及时制止,才没有让“余皑磊猝死”的消息成为关注焦点。于和伟感慨道:“这不是在演戏,他是真的把自己活成了谷正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演员,居然因为演技出色而被网络暴力,最终不得不关闭评论区。这种荒诞的情况,究竟何时才能结束?
事实上,余皑磊并不是唯一一个因演反派角色而遭受攻击的演员。2017年,吴越因为在《我的前半生》中饰演小三凌玲,被网友骂到关闭微博评论,甚至连她的父亲都打电话来询问:“你真插足别人家庭了?”之后在《扫黑风暴》中的贺芸角色,她不得不提前和家人打好预防针:“接下来三个月别相信网上的任何话。”
更为惨烈的是李明启老师。她演完《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后,甚至去菜市场买菜时,被小贩扔鸡蛋,坐公交时也被骂“扎针老妖婆”。她后来苦笑着说:“早知道这么吓人,当初真该少扎紫薇几针。”
冯远征则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家暴男形象太过真实,导致现实中车胎被扎了三次,每次出门都得戴墨镜口罩。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王芳分析:“观众将对角色的恨转移到演员身上,本质上是寻找情绪的出口。而社交媒体的扩散效应放大了这种移情效应,仿佛对着演员耳边大声喊,时间长了,谁都无法承受。”
最令人讽刺的是,这些受辱的演员,私下里却都是善良的好人。李明启多年资助贫困儿童,吴越默默为山区小学捐书,余皑磊在拍戏空隙常常帮场务搬道具,被认出来时总是笑着合影。
正如网友所说:“演反派被骂说明演技好,但上升到人身攻击就真的没脑子。”如今,越来越多的剧组在选择反派时变得谨慎,要么找外籍演员,要么干脆采用AI换脸。余皑磊的经纪人无奈地表示:“现在找他的几乎全是特务或杀人犯的角色,想演个警察都难。”
而另一方面,某些流量明星演什么都一个表情,片酬却是实力派的几十倍。这种现象若继续下去,未来的荧幕上只会是光鲜亮丽的“伟光正”和“傻白甜”,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如果没有谷正文的恶,哪能显现出吴石将军的忠诚?下次再遇到让你恨得牙痒痒的角色,试着在评论中加上两个字:“演得真好”。毕竟,能把坏人演活的演员,才是最珍贵的宝藏。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