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内娱有一个显著的怪象,那就是很多专业的工作总是被非专业的人来担当。这个现象在各个行业层面都可见一斑,尤其是在影视行业。4年前,章子怡曾愤怒地说出一句话,“为什么都要当演员呢?难道演员是最低级的职业吗?为什么每个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这句话引发了广泛讨论,但时至今日,虽然大家抢着当演员的热潮稍有降温,但行业内部的混乱却未得到有效遏制。
影视行业的寒冬降临,让许多人感到恐慌,许多平台开始削减投资,腰部艺人纷纷面临失业危机。大银幕的票房低迷,小荧幕的收视率也不见起色,演员们逐渐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许多曾经只专注于拍戏的老戏骨,也开始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在一场大型晚会上,演员们的身影占据了大半,而真正的歌手却少之又少。原本应该是音乐表演的舞台,渐渐变成了一个个乏味的表演秀。即使有些演员并没有代表性的歌曲,依然会大张旗鼓地办起演唱会,借此增加曝光率。
近年来,许多明星更是盯上了配音行业,尤其是那些大IP的动画电影。配音本应是演员的基本功,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理应由专业的配音演员来完成。但事情并非如此。湖南卫视曾举办过一档综艺节目,让演员现场配音,通过声音来竞赛,然而很多演员,尤其是流量明星的台词功底显然不足,咬字不清、语音处理不到位。更有一些外形亮眼的流量明星,配音完全依赖后期专业人员的修饰,自己只需要用表情“演绎”情绪,声音的发挥几乎完全交给了配音。
老戏骨王劲松曾说过,“台词就是演员的枪”,这句话道出了演员在表演中对语言的依赖和掌控。而央媒也曾对演艺圈敲响警钟,提醒“莫让演员成演贝”。明明表演本身尚未精通,甚至无法做到原声演绎,却仍要在配音行业分一杯羹。比如,《功夫熊猫4》中的中文配音阵容,就邀请了黄渤、杨幂、蒋欣等明星。虽然这其中有不少知名演员,但对于配音的专业性,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类似情况在《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头脑特工队2》中也屡见不鲜,演员们的名字堆积在配音阵容中,虽然这能为影片带来流量,但是否真正符合角色的配音要求,往往被忽视。
这种做法受到了观众的质疑,大家一直在呼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尽管如此,这股风潮似乎并没有停止。就像即将上映的电影《疯狂动物城2》,这部暌违9年的重磅之作,因第一部的超高口碑而备受期待。观众最期待的部分之一便是中文配音。第一部时,配音演员大多是专业的声音演员,比如朱迪的配音由季冠霖负责,而狐狸尼克则由张震配音,两人的配音搭档甚至被影迷称为超越原版。季冠霖的声音勇敢且富有感染力,张震则将狐狸的狡黠、痞气和绅士感完美呈现,深受喜爱。
然而,尽管迪士尼承诺会邀请原班人马回归,除了季冠霖和张震,其他角色的配音依然被明星占据,费翔、大鹏、金晨、王安宇等人,成为了配音行业的新面孔。官方发布的互动视频中,配音演员与角色的座位安排更是充满了内娱常见的“咖位”排序,费翔和大鹏坐在中央,专业的配音演员则被挤到边缘。这种明显的内娱“C位制度”,让原本应当公平的行业,变得更加商业化和权力化。
尽管费翔等演员本身有很强的观众缘,依然不乏观众对他们配音的抵制。大家希望看到的,是专业的配音演员通过声音塑造角色,而不是明星为了流量而将自己的人设带入角色。事实上,很多观众喜欢动画电影中的配音,正是因为声音能够完美契合角色,而明星的声音往往太有辨识度,一旦出现在动画片中,就会立刻将观众拉出戏。像杨幂那种尖细的嗓音,关晓彤的烟嗓,费翔的“商务殷语”,一旦出现在动画中,立刻会让人感到不适,无法让角色更加立体。
以《哪吒2》为例,电影中的配音极具特色,哪吒的燃、太乙的贱兮兮、石矶娘娘的夹子音都非常有感染力,配音演员都来自幕后,他们的声音完全符合角色,增强了电影的代入感。正如老话所说:“术业有专攻”,演员应专心做表演,配音应交给专业的配音演员。如果内娱继续让演员跨界抢食,最终受伤的将是观众的观影体验。
)
)
)

)
(浙江嘉兴电信流量卡))

)

)
)
)
)
)
)
(高潮丸有哪些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