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最近打开视频平台,综艺列表简直爆炸。
《王牌对王牌9》还在播,《嗨放派》刚上新,各种真人秀、棚综、音综轮番轰炸,眼睛都快看花了。
但要我说,真正让我点开预告片反复拉进度条的,只有那个熟悉的LOGO:
不是因为它有多“新”,恰恰是因为它太“老”了。
老到什么程度?
老到李晨和郑恺还在跑,老到“撕名牌”三个字一出来,脑子里自动响起那首BGM。
可这次不一样。
这次他们不撕名牌,也不在演播厅里玩你画我猜。
他们要去西藏,走“天路”。
先说说这个“特别季”到底特别在哪。
《奔跑吧》从2014年开播,中间换过人、改过模式、试过海外、也搞过主题季。
但真正让人记住的,往往是那些有明确地理坐标和文化内核的篇章。
比如2023年的《茶马古道篇》,整个团队扎进云南,镜头里不是游戏任务,是马帮遗迹、是普洱茶山、是白族扎染。
那季节目播出后,云南旅游搜索量直接涨了三成——这不是数据,是真实反馈。
现在轮到《天路篇》。
“天路”这个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韩红那首歌。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霞光……”
但“天路”不止是歌词,它是一条真实存在的路——青藏铁路,也泛指318国道从成都到拉萨那段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线路。
而这一季,《奔跑吧》团队直接把录制地定在西藏林芝到墨脱一线,还要去新疆。
这不是旅游打卡,这是用综艺镜头去丈量高原。
这几个地名,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地理课本里的重点。
林芝有“西藏江南”之称,海拔低、氧气足,桃花开得比江南还疯;
米林靠近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那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鲁朗是藏式小镇,石锅鸡香到让人忘了高反;
波密有冰川、有原始森林;
墨脱——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直到2013年才全年通车。
节目组敢把录制终点放在墨脱,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更别说纳木错、雅鲁藏布江大峡谷、318网红公路这些地标全要出镜。
你想想,摄像机架在海拔5000米的纳木错湖边,嘉宾一边喘气一边完成任务,画面本身就带着震撼力。
李晨在路透视频里吸着氧气瓶做俯卧撑——这不是摆拍,是真实状态。
高原反应不会因为你是明星就绕道走。
他们得真跑、真爬、真扛。
这种“努力”,比任何剧本都动人。
再说人。
范丞丞要等新疆站才加入,所以西藏部分是他缺席的。
但别急着失望——首轮这六个人,已经够看了。
李晨和郑恺,不用多说。
他们是“跑男魂”的活化石。
从第一季跑到现在,中间有人走、有人来,但他们一直在。
不是因为他们多会玩游戏,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把这档节目当回事。
你看李晨,46岁的人,在高原上扛沙袋、背队友、爬坡,动作一点不含糊。
郑恺更不用讲,“猎豹”名号不是白叫的,哪怕在缺氧环境下,他还是能第一个冲到终点。
他们不是在“完成任务”,是在“守护某种东西”——一种属于老跑男的体面和坚持。
白鹿这次顶着一头粉发出现,视觉冲击力直接拉满。
不是染发为了耍帅,而是节目组允许她保留个性。
宋雨琦则是金发,两人站一块,像从动漫里走出来的双女主。
但别以为她们只是“颜值担当”。
白鹿在之前的节目里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综艺感——反应快、敢玩、不怕出丑。
宋雨琦更不用说,从《青春有你》时期就以“搞笑女”出圈,体力好、嘴皮子利索,游戏里从不吃亏。
她们不是来“陪跑”的,是来抢镜头的。
沙溢?
他永远是那个“沙溢”。
你永远猜不到他下一秒是装傻、真傻,还是突然爆发。
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成了节目的“安全阀”——气氛太紧,他来松一松;任务太难,他来缓一缓。
张真源作为时代少年团成员,这次是真正意义上扛起“新生代”大旗。
他不再只是“弟弟”,而是能和李晨对打、和郑恺竞速的正式成员。
看他路透里背着登山包走在318公路上的样子,真的有种“长大了”的感觉。
飞行嘉宾也没让人失望。
这三人不是第一次上《奔跑吧》,之前都做过飞行嘉宾,观众有基础认知,不用重新介绍人设。
敖瑞鹏身高腿长,运动能力在线;
翟子路戏好人稳,综艺里放得开;
王楚然就更不用说了,颜值+气质+反应力,三重buff叠满。
路透照片里,王楚然和白鹿、宋雨琦的合照直接刷屏社交平台。
不是摆拍,是自然抓拍——三人站在鲁朗的草甸上,风吹头发,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还有敖瑞鹏、翟子路和白鹿一起划船的画面,背景是雪山湖泊,妥妥偶像剧构图。
他们划船是因为任务需要,不是为了拍“糖”。
这种克制,反而让画面更有说服力。
而且这三人综艺感是真的强。
王楚然上次上节目就敢和李晨掰手腕,敖瑞鹏能在泥潭里打滚不皱眉,翟子路接梗快得像脱口秀演员。
他们不是来“走个过场”,是来“玩命”的。
这种飞行嘉宾,比请十个流量明星都管用。
当然,有人来,就有人缺席。
最让人遗憾的是周深。
他因为档期冲突,确定不会参加《天路篇》。
这真的可惜。
周深在《奔跑吧》里不只是“唱歌的”,他是“游戏黑洞+搞笑担当+情感触发器”的混合体。
尤其是音乐类游戏,他一张嘴,全场安静。
现在没了他,那些需要音准、节奏、即兴演唱的环节,大概率要砍掉或者换形式。
节目会少一种“柔软”的质感。
至于Angelababy——
官方没说她不回来,但所有路透、物料、录制名单里都没她。
这不是猜测,是趋势。
一个演员如果连续两年没出现在节目里,那基本就是告别了。
观众会怀念,但节目得往前走。
接档《王牌对王牌9》。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10月底看完《王牌》大结局,无缝切换到《奔跑吧》,中间不用经历“综艺荒”。
浙江卫视(蓝台)的排播节奏向来精准,这种“王牌+跑男”的组合拳,已经打了好几年。
观众习惯了,平台也吃准了。
而且11月下旬开播,时间点很妙。
西藏部分刚好在秋冬之交拍完,画面里既有秋色,又有初雪。
墨脱的云雾、波密的红叶、纳木错的冰面——这些视觉元素在冬季播出,反而更有沉浸感。
不像夏天播高原节目,观众总觉得“热”,冬天看雪山湖泊,才真正感受到“天路”的苍茫与壮阔。
但我想说的,不只是这些信息。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一档跑了十多年的综艺,还能让我点开预告片?
不是因为情怀。
情怀早就被消费光了。
是因为他们真的在“做内容”。
《天路篇》不是换个地方玩游戏那么简单。
路线设计、文化嵌入、嘉宾状态、拍摄难度——每一项都在挑战极限。
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架机位,无人机可能因为低温失灵;
在墨脱的雨季进山,随时可能遇到塌方;
嘉宾吸氧录制,不是噱头,是生存必需。
这些困难,节目组没回避,反而把它变成节目的底色。
你看李晨吸氧的视频,没人剪掉他喘气的声音。
你看白鹿在鲁朗被风吹得睁不开眼,镜头没切走,就让她狼狈着。
这种“不完美”,恰恰是最真实的综艺感。
现在的综艺太干净了,太精致了,连汗水都是打光打出来的。
而《奔跑吧天路篇》,至少看起来是“脏”的——泥、雪、风、喘息、高原红的脸颊。
这种脏,是生命力。
还有人说,综艺就是娱乐,何必谈意义?
但《奔跑吧》从《茶马古道篇》开始,就在尝试“娱乐+文旅”的融合。
不是硬广,不是口号,是让观众看完节目后,真的想去那个地方走一走。
云南之后是西藏,西藏之后是新疆——
这条线,本身就是一条“中国西部文化走廊”。
节目组没明说,但路线选择已经说明一切。
林芝的藏香猪、波密的松茸、墨脱的石锅鸡……
这些地方特产会不会出现在任务里?
纳木错的转湖仪式、雅鲁藏布江的漂流文化、318国道的骑行者故事……
这些会不会成为某期节目的内核?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如果他们只是把西藏当背景板,观众一眼就能看穿。
而从目前的物料看,他们没这么做。
再说回人。
为什么李晨46岁还要在高原上跑?
为什么郑恺结婚生子后还愿意被泥水糊一脸?
为什么白鹿刚拍完戏就进组,连头发都来不及染回黑色?
为什么宋雨琦放弃韩国行程,选择留在国内录综艺?
没人逼他们。
是他们自己选择留下。
这档节目对他们来说,早就不只是工作。
是习惯,是责任,是某种说不清的羁绊。
你看郑恺在路透里扶着李晨上坡,两人没说话,但动作默契得像兄弟。
你看沙溢偷偷给张真源塞暖宝宝,被镜头抓到还装作若无其事。
这些细节,剧本写不出来。
飞行嘉宾也是。
王楚然完全可以接个时尚活动,轻松赚通告费。
但她选择来西藏,在零下五度的湖边跳进水里完成任务。
敖瑞鹏刚杀青新剧,本该休息,却出现在波密的森林里找线索。
他们图什么?
图曝光?图流量?
现在的年轻演员,太需要这种“接地气”的机会。
不是在绿幕前演戏,是在真实世界里反应。
这种经历,比任何演技课都有用。
当然,节目肯定有缺点。
比如游戏设计会不会老套?
比如新疆部分会不会因为范丞丞加入而风格突变?
比如周深缺席后,音乐环节怎么补?
这些都未知。
但正因为未知,才有期待。
如果什么都确定了,那还看什么?
最后说一句:
11月22日,我会准时打开视频平台。
不是为了看谁赢谁输,
不是为了等某个名场面,
只是想看看——
这群人,在“天路”上,到底能跑多远。
高原不会骗人。
镜头也不会。

)
)

)

)
(红霉素软膏保质期过了能用吗))
)
)
)
)
)
)
)
(水蜜桃身体乳哪个是正品))